<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瀾滄奔流 滋養風貌萬千

    2020年10月21日 07:10    來源:人民日報    姜 峰 王 梅

      核心閱讀

      三江源是哪三江?除了長江、黃河,還有瀾滄江。位于瀾滄江源頭的瀾滄江大峽谷之美,在于富有層次,相比于長江源之壯闊、黃河源之純凈,豐富度更勝一籌。

      多年來,瀾滄江大峽谷的生態狀況始終保持穩定,更有雪豹等珍稀動物活躍其間。

      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西行,穿過長拉山隧道,便進入雜多縣域。沿途是冰蝕地貌、巨石嶙峋,為綠毯般的高山草甸平添幾分雄姿。

      很快,公路分了岔:一條通往縣城,另一條通往昂賽鄉——那里的大峽谷,是瀾滄江源風光的精華所在。

      生態本底好,雪豹等珍稀動物活躍其間

      初進峽谷,路況比想象中還要艱險:顛簸的砂石路,寬度僅容一輛車通行,路旁就是懸崖;絕壁下,瀾滄江湍流。

      登高舉目四望——白云下,峽谷群峰聳峙;山巔處,冰蝕風貌奇峻;山腰間,高山草甸如毯;瀾滄奔流,如玉帶般蜿蜒而過。

      峽谷間,俯仰皆景:大路雄奇,小路亦有曼妙,千年圓柏、溪流潺潺——瀾滄江大峽谷之美,在于富有層次,相比于長江源之壯闊、黃河源之純凈,豐富度更勝一籌。

      多年來,瀾滄江大峽谷的生態狀況始終保持穩定。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規劃財務部部長牟永紅自豪地說:“近年來,我們在昂賽鄉布設了近百臺紅外相機,拍到過數萬張雪豹照片,其中質量較高的就有上千張。”

      還有一則趣聞——去年,昂賽鄉要建一個生態保護站,吃水靠打井,打井前先抽水看是否符合飲用水標準。結果,水樣寄到西寧水質監測中心,檢測結果讓工作人員很疑惑:“你們送來的是不是礦泉水?”

      生態本底好,難怪雪豹也要在這里安家。

      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一戶一崗”實現全覆蓋

      在昂賽鄉,不少牧民看見過雪豹。去年冬天,兩名牧民生態管護員在巡山時還救過一只受傷的雪豹。在國家公園相關部門協助下,受傷的雪豹被治愈后,又回歸了大自然。

      昂賽鄉年都村牧民索多每天都要進山巡查。眼前這位藏族漢子,氈帽、墨鏡和口罩遮住了大半張臉,露出的額頭被曬得黝黑。

      自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索多有了一個新身份:生態管護員。除了日常巡護,觀測雪豹也是非常重要的巡護內容。聽索多講,他曾3次在同一個地方觀測到雪豹。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共有17211名生態管護員持證上崗,實現園區牧民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一戶一崗”全覆蓋,并組建了鄉鎮管護站、村級管護隊,構建了“點成線、網成面”管護體系。行走在瀾滄江大峽谷,沿途經常能看到戴著紅色袖章、騎著摩托車巡山的生態管護員。

      “目前,昂賽鄉的紅外相機覆蓋已劃分為72個網格,每個網格里放1—2臺紅外相機,每臺相機都有一名牧民來管,牧民已變身管護員,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力量。”昂賽鄉黨委書記多杰才旦說。

      整合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實現“一家管到底”

      峽谷道路崎嶇,好在牟永紅對這里的地形路況很熟悉——自打2009年擔任雜多縣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辦公室主任以來,這條路他已跑過無數次。

      從縣三江源辦到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牟永紅見證了三江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升級。“六七年前,縣城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都堆在縣城東出口的瀾滄江邊,每次路過都是臭味熏天。”他說,“投訴到城管,城管說這歸環保部門管,環保部門說這是水利部門的事兒,水利部門說他們管不了,又把皮球踢回城管……這活兒又臭又臟,還得花錢,誰都不愿管。”

      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通過大部門制改革,雜多縣原國土、環保、水利等縣級主管部門,整合為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同時,原國土執法、草原監理、環境執法、水利執法等機構,也整合為瀾滄江源園區管委會下的資源環境執法局。牟永紅說,“如今,執法大隊出馬,動用挖掘機,很快就將垃圾清理得一干二凈。過去‘九龍治水’,現在一家管到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瀾滄奔流 滋養風貌萬千

    2020-10-21 07:10 來源:人民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