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攀枝花:由工業城市轉向文化城市

    2021年01月04日 07: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齊 欣

      迅速崛起的年輕城市并不鮮見。但攀枝花與攀鋼的共生關系卻獨特且直白: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攀鋼,攀枝花成為充滿活力的工業城市。

      那它以后還會是嗎?會變成啥樣?

      以當代作為時間節點,中國的工業遺產范圍從古代手工業時期可一直延續至20世紀80年代。“三線建設”成為其中最后一個歷史劃分階段。攀枝花留下的三線文物和歷史遺存,數量和類型眾多,蘊含了文物、工業遺產最強調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但更獨特的是,攀鋼與攀枝花合在一起,本身就可以視為一個大博物館,顯示了工業與城市的關聯和有機演變。所以理解工業遺產中重要的社會價值,來看攀枝花最值!幾乎不用費盡心機地布展和復原,立體而有說服力的風貌在這座城市中處處可見。

      文化資源的賦能,肯定會比礦產資源來得更為持久。那攀枝花會慢慢變為一座文化城市嗎?還真有這種可能。

      工業文化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怎樣才稱得上“文化城市”?其實并不只靠豐富的存量和濃厚風情。工業遺產價值基礎上塑造的文化城市,還要“往前看”,具備在國家發展和工業文明進步中的獨特功能。

      站在2020年翻頁、2021年開篇之時來反思與眺望,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全社會既需激發逆境奮進的底蘊,更要有創造美好的樂天與行動力。“三線精神”恰恰三者兼具。這樣,攀枝花就置身于一條新跑道的起點上,有機會以工業文化的視角,來更全面地詮釋“宜居”的意義。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攀枝花:由工業城市轉向文化城市

    2021-01-04 07: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