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大喜村:昔時臟亂差 今日“網紅”地

    2021年01月11日 07: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凡帥帥

      170多畝的湖泊碧波蕩漾,偶爾掠過水面的白鷺姿態輕盈,岸邊一排排農舍錯落有致,四周群山云霧繚繞……常住人口不過百來人的大喜村,近年來成了網紅“打卡地”。

      大喜村坐落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東湖尖山腳下。“每年3月,漫山遍野的李果就會開花,水庫被花海包圍,吸引很多外鄉人。因為靠水,到了夏天非常涼爽,過來消暑的游客很多。”大喜村村支書黃時杰告訴記者。

      然而,曾經的大喜村村居環境一度臟亂差。據黃時杰回憶,廁所都是旱廁,臭氣熏天,村里隨處可見瓦礫和雞圈,垃圾遍地。

      自2014年開始,大喜村乘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東風,借助政府下撥的專項資金,相繼進行旱廁改水廁、統一規劃雞圈、房前屋后綠化等。

      記者近日走進大喜村時看到,大塊的石頭和泥土散落在村路兩旁,手推車三三兩兩地停在路邊,地上有些石板被掀開,與一旁的山水相當“違和”。“我們在整修排污管道,估計到春節前后就把廢棄物清理完了。”黃時杰說,之前村里排污管道混亂,廢水沒有經過處理就被隨意排到山林田間,產生臭味。為此,全村在去年9月底開始整修排污管道,將它們連起來,統一通向新修建的污水處理池。

      黃時杰解釋說,相較于春夏旅游旺季,冬季是淡季,客流大大減少,他們就趁這個空檔期抓緊查漏補缺,改造村貌。

      旖旎風光,往往與水結緣。冬日的陽光下,站在大喜村村口,只見碧綠群山懷抱波光粼粼的湖面,而在湖光山色中,青瓦白墻點綴其間。

      “大喜水庫供應全鎮用水,也是大喜村景色的核心、吃‘生態飯’的抓手。”熟悉大喜村的嵩口鎮干部吳善榮說,為了保證水庫清澈,大喜村進行了集中清淤,在岸邊種綠植,嚴禁游客垂釣,還在湖邊山上大規模綠化,確保沒有一處山坡裸露,嚴防水土流失。

      數年的努力,保證了好山好水好村容。大喜村2016年成為福州市鄉村旅游精品示范點,2017年被評為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2020年入選國家森林鄉村名單。

      雨和民宿合伙人陳奕龍說,大喜村依山傍水,傳統民居保存得較好,還有獨特的喜宴、村宴等民俗,讓人頗感親近。

      美麗鄉村引來了游客和商家,也留住了鳥。盡管村里時常有游客歡鬧,在距離大喜水庫幾公里的一片山林中卻是一片靜謐。“長槍短炮”在一座木棚里架起,攝影愛好者們屏住呼吸,注視鏡頭。

      “這是‘鷴來谷’觀鳥攝影基地,位于早已荒廢的陳坑自然村,有上百種野生鳥類,其中包括白頸長尾雉、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我們引進企業將它開辟成攝影愛好者拍攝鳥類的地方。”黃時杰說,基地租賃荒山、閑置房屋等,每年給村民們帶來7萬多元收入,還吸引了客流。為確保“鳥類天堂”不被破壞,大喜村嚴格限制基地商業開發,不許亂挖亂建。

      大喜村村民陳珠香今年50多歲,在村里種過地、幫人辦喜宴、外出當保姆,都沒掙到錢。如今憑著一手好廚藝,她在農家樂里看到了希望。“看到村里環境變好了,游客也多了,我就想回來專門做菜。去年開辦了農家樂兼住宿,好的時候一天能收入幾百塊,這在以前都不敢想的!”陳珠香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大喜村:昔時臟亂差 今日“網紅”地

    2021-01-11 07:14 來源:經濟參考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