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潔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商務部、應急管理部、國務院國資委、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礦山安監局九部門聯合發布《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資源保障能力和產業鏈創新水平明顯提升。資源保障方面,黃金資源量增長5%-10%,黃金、白銀產量增長5%以上;技術創新方面,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裝備,2000米以下深度的礦山開采、無氰提金等采選冶技術裝備實現應用,黃金、白銀高端新材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產業升級方面,黃金礦石處理量500噸/日以上的礦山產量占全國70%以上,培育一批優質企業,標準體系不斷健全,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展望2035年,高質量發展格局全面形成,資源綜合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
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國黃金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和消費國。2024年,我國礦產金產量377噸,連續18年保持全球第一;黃金消費量985噸,連續12年保持全球第一。但也要看到,我國黃金產業發展仍面臨資源保障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難以滿足需求等突出問題。
該負責人表示,我國黃金資源地區分布不均衡,大型金礦較少,中小型金礦多,整體品位較低,資源保障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亟須加強資源勘探開發,強化資源多元化供給能力。
《實施方案》提出,一方面,推進國內增儲上產。要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西部重點區域黃金資源勘查,推動現有大中型礦山深邊部找礦,新增一批資源儲量,推進在產礦山擴能、在建礦山投產、新建礦山建設。另一方面,鼓勵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加強低品位、難處理、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提高金、銀及伴生有價元素回收率。此外,強化二次資源回收利用。鼓勵開發黃金尾礦庫二次資源,推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黃金、白銀回收,完善黃金回收市場體系,規范黃金回收行為。
強化關鍵技術攻關
前述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深井及超深井金礦資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和裝備尚未完全突破,超高純金(銀)及合金材料等部分高端新材料仍不能滿足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應用需求,綠色開采、新材料等主要領域標準供給不足,亟須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加快關鍵技術、裝備、高端新材料突破,完善標準體系。
《實施方案》表示,要強化關鍵技術和裝備攻關。開展深井超深井勘探開采、綠色高效冶煉等關鍵共性技術,以及超深開采、大型鑿巖、高精度地壓監測等關鍵裝備攻關,推進中小型企業設備定制化開發。
此外,提升產品高端化供給水平。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特定場景應用,攻關一批高端新材料“貨架產品”;完善創新平臺建設,聯合下游用戶開展應用評價,推動產品質量提升和推廣應用。
《實施方案》還強調要強化標準引領作用。重點研制深井開采、綠色低碳、數字化賦能、新材料等標準,加強標準貫標和實施效果評估,推動標準雙向轉化和互認,研究制定黃金產業負責任發展指引,推動國家黃金領域計量測試中心建設。
實現綠色化智能化安全化發展
針對我國黃金企業“多、小、散”問題突出,資源集約化、綠色化開發利用水平不高等情況,《實施方案》提出支持重點黃金礦區資源整合、提高企業選冶規模等措施。鼓勵新建黃金獨立選礦廠、堆浸場、金精礦冶煉廠日處理規模分別不低于500噸、2000噸、200噸。鼓勵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開展整合,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培育黃金、白銀新材料細分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單項冠軍企業。
為推動提升綠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水平,《實施方案》提出,要強化資源綠色高效利用。建設一批綠色礦山、綠色工廠,推動氰渣協同處置及全組分利用,支持氰化提金工藝改造、氰渣無害化充(回)填等技術改造示范。要加快數字化改造升級。支持黃金企業開展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應用,推動三維模型精準化儲量管理、選冶數智化感知與決策、礦山采掘運無人作業、無人選廠等智能化改造升級。此外,提升安全生產水平。強化安全風險源頭管控,嚴格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提高企業本質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