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可電可油”里程無憂 更多車企涌入增程賽道

    2025-08-21 07: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劉芃)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可電可油”里程無憂 更多車企涌入增程賽道

    2025年08月21日 07:34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陳偉

    8月19日,廣汽集團發布“星源增程”技術,并且在昊鉑HL增程版上首次搭載,CLTC純電續航350公里,綜合續航最高可達1369公里。

    此前的8月7日,上汽通用汽車別克品牌發布“真龍”增程系統,并首次搭載于即將上市的至境L7上,CLTC純電續航302公里,綜合續航超1400公里。

    更早的8月1日,智己汽車首發上汽自研的增程技術——“恒星”超級增程,進軍增程市場。這一增程技術首搭于新一代智己LS6,CLTC純電續航超450公里,綜合續航超1500公里。

    6月,廣汽豐田宣布將推出增程版本的漢蘭達和賽那。此外,小鵬也預計在年內推出首款增程車型X9。還有消息稱,小米的下一輛汽車也將首次搭載增程技術。

    不管是合資品牌還是自主品牌,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布局或加碼增程技術。隨著玩家的進一步增多,增程這一賽道變得更加擁擠,競爭也愈發激烈。

    增程技術何以走俏新能源汽車領域?從用戶角度看,“可電可油”的增程車讓續航和補能變得不再焦慮。當前,一些消費者對純電動車的續航和補能仍有顧慮,而增程車既可用電驅動,又能在電量不足時通過燃油發電,大幅降低里程焦慮,既能提供純電駕駛體驗,又能避免純電動車的補能限制。相比純電動車,增程車無需依賴密集的充電網絡,既適合在城市里通勤,也適合長途出行,尤其適合充電條件有限的用戶。

    從企業角度看,增程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研發周期短。相比純電平臺的全新開發,增程技術可基于現有燃油車架構優化,降低研發成本。

    與此同時,增程系統結構比插電式混合動力更簡單,無需復雜的變速箱匹配,更容易實現規模化生產。

    從市場角度看,理想、問界等品牌已證明增程車在高端市場的接受度較高,消費者愿意為“無續航焦慮的純電體驗”支付溢價。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增程車型銷量分別實現218%、130%、154%、70.9%的增長,遠高于同期純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增速。

    當然,增程技術也并非沒有缺點。比如,雖然增程車擁有接近純電車的平順性,但在虧電狀態下存在油耗偏高、動力不足、噪聲振動明顯等痛點。為此,新一代增程車均采用更大的電池,減少發動機介入頻率;優化增程器效率,降低虧電油耗;優化油電切換策略,提升靜謐性。

    雖然“大電池+小油箱”成為新一代增程技術的主流,但業內人士指出,增程車的電池并非越大越好,更大的電池是一柄雙刃劍,在續航上更加給力的同時,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售價抬高,也會帶來更重的車身,影響操控性。

    增程技術的改進是否如車企宣傳的那樣優秀,還有待檢驗。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增程、純電、插電混動等技術將長期并存。增程技術并不完美,但在當前充電基建和電池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它提供了一種平衡續航、成本和駕駛體驗的解決方案。未來,隨著超充普及和固態電池量產,純電車可能逐步取代增程車,但短期內增程仍會是重要的過渡選項。

    (責任編輯:劉芃)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