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四部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耳與聽力健康領域應用

    2025-08-22 07: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劉芃)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四部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耳與聽力健康領域應用

    2025年08月22日 07: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梁倩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中國殘聯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加快推進我國各地耳與聽力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耳與聽力健康水平。

    “當前,我國耳與聽力健康工作存在一些短板弱項,聽力損失預防、聽力障礙診療康復的整體水平與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仍有差距。”國家衛健委相關人士表示,耳與聽力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方式轉變等,耳聾和聽力損失問題日益成為影響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之一,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據推算,我國約有2.2億人患有聽力損失,60歲以上人群聽力損失現患率約為45%。聽力損失嚴重影響人的交流,損害身心健康和社會功能,兒童時期發生的聽力損失如造成聾啞,還將對成長帶來巨大影響。

    在此背景下,《指導意見》要求按照“預防為主、主動識別、早期發現、重點干預、有效康復”的基本原則,面向全年齡段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持續加強耳與聽力健康工作。到2030年,從事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進一步充實,提供耳與聽力健康服務的機構覆蓋面進一步擴大,耳科醫療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服務形式和內容更加多元,耳與聽力健康服務的系統性連續性顯著增強。

    具體目標包括,到2030年,每10萬人耳鼻咽喉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4.2人,95%以上的縣綜合醫院設置耳鼻咽喉科(五官科),新生兒聽力障礙篩查率達到90%以上,工作場所噪聲崗位監測合格率達85%以上等等。

    此外,《指導意見》以問題為導向,順應新形勢,明確了主要任務。包括完善耳與聽力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國家-省-市-縣四級耳與聽力健康工作網絡建設,明確綜合醫院、耳鼻咽喉專科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殘疾人康復機構等的任務和要求,建立不同機構間定位明確、分工協作的服務網絡。

    提高耳病防治與康復服務能力。三級綜合醫院和耳鼻咽喉專科醫院要具備耳科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疑難聽力學評估等能力,并對下級醫院提供技術培訓與指導。提升省級聽力語言康復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服務水平,強化聽障兒童全面康復,逐步面向全年齡段人群提供聽力語言康復服務。

    強化重點人群耳與聽力健康保障。推進新生兒聽力障礙篩查,加強篩查陽性病例診斷、治療、干預和隨訪,逐步提高3個月內診斷率、6個月內干預率,強化聽覺康復與語言訓練。扎實開展老年聽力健康促進行動,預防和減緩老年聽力損失發生發展。深化65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依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開展老年人聽力粗測等。

    支持耳與聽力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與轉化。以臨床需求為導向,探索醫工、醫技結合,推動耳科相關藥品、醫療器械以及聽力檢測、診斷技術等方面的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數據信息、人工智能技術在耳與聽力健康領域的應用。

    有業內專家認為,此次將人工智能技術納入耳與聽力健康工作重點,既是對當前技術發展趨勢的把握,也是破解基層服務能力不足、專業人才短缺等現實難題的創新路徑。隨著相關方面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提升我國耳與聽力健康服務普惠性、精準性的重要支撐,為實現“全人群、全周期”聽力健康保障注入新動能。

    (責任編輯:劉芃)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