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國際油價疲弱走勢或將持續

    2025-05-07 08:33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劉朋)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國際油價疲弱走勢或將持續

    2025年05月07日 08:33   來源:經濟日報   

      近段時間,美國政府加征關稅舉措已經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重大風險,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因需求前景堪憂備受打擊,特別是國際油價走勢相當疲弱,反映出市場信心匱乏,當前世界石油市場迎來極為敏感的時刻。每當石油價格出現大幅下跌時,就會有很多人發出疑問:油價底線在哪里?

      當地時間5月5日,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16美元,收于每桶57.13美元,跌幅為1.99%;7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6美元,收于每桶60.23美元,跌幅為1.73%。

      據統計,4月份,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WTI)較上月跌幅高達18%,達到2021年以來最大月度跌幅。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近一個月來也呈現單邊大幅下跌走勢。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國加征關稅無疑是造成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信心喪失的主要原因,當前國際石油需求預期相當悲觀,油價很可能繼續探底過程。

      美國的關稅戰威脅以及朝令夕改帶來的不確定性,不僅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更對世界大宗商品市場造成巨大沖擊。隨著美方一些人挑起的關稅戰升級,市場擔心今年世界經濟增長將放緩,主要經濟體進口消費需求不可避免將明顯下降。以石油為例,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已經下調了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預期,將今年日均石油需求增長量預期下調到130萬桶,調整后的全年日均石油需求預計約為1.051億桶。

      美國經濟數據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石油需求減少的擔憂。相關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職位空缺數量降至719.2萬個。4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86,為近年來低點。美國汽油需求4月份同比下降3.5%,為2年來最大降幅,消費疲軟、制造業和運輸業活動放緩直接削弱原油需求。此外,美國主要投行也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8%,低于3.2%的長期預測均值。

      在需求疲軟的同時,原油供給過剩問題同樣突出。歐佩克成員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計劃從今年5月份起增產41.1萬桶/日,較此前計劃的13.5萬桶/日大幅增加,2026年則恢復增產220萬桶/日,以維護市場份額。由此可見,世界石油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將很難扭轉。市場預測,2025年下半年全球石油市場將出現60萬桶/日至70萬桶/日的庫存累積。

      在普遍預期下,市場投機行為加劇了極度悲觀情緒。相關數據表明,4月份,紐約市場投機資金大幅減持,WTI原油凈多頭頭寸降至歷史低點,布倫特原油一周內減持16.23萬手,創單周最大減持紀錄。同時,交易量激增30%,暗示強制平倉或去杠桿,加劇價格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美元指數大幅下跌也未能有效提振油價,市場幾乎是一邊倒看空。當WTI每桶60美元大關被輕易擊破后,下行55美元就成了關鍵的支撐位,因此需要密切關注近日走勢,一旦關鍵支撐位不保,那么市場將出現恐慌性拋售,并在每桶50美元位置上構成較為牢固的底部。

      而真正底部的形成仍然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全球需求企穩。前提是美國放棄或是降低關稅戰風險,主要經濟體避免直接經濟對抗,恢復經濟增長。二是石油供應有所調整。“歐佩克+”有可能重新評估其增產計劃,在需求持續減弱前景下,該機構可能暫停或推遲增產計劃。沙特等核心成員國可能通過減產或價格戰應對低價環境。三是錯綜復雜的地緣政治局勢趨于平衡,中東原油供應形成相對穩定的預期。四是庫存壓力有所緩解,截至4月25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為4.404億桶,較前一周減少270萬桶,但仍接近5年平均值。若出口市場恢復或煉廠需求增加,庫存壓力可能減輕。

      在當前石油市場變化較大的關鍵時期,“歐佩克”的未來政策取向將發揮重要作用。“歐佩克+”會議近日結束。該組織宣布,沙特、俄羅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和阿曼8個參與國將在6月份增產41.1萬桶/日。逐步增產可能會被暫停或逆轉,具體取決于市場狀況的變化。

      不確定性成為常態,國際油價還將劇烈波動,如何保證能源安全成為世界面臨的嚴峻挑戰。各國應做好兩手準備,加大多元化能源進口來源,同時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此外,國際社會應當積極推動多邊談判,緩解貿易緊張局勢,從而恢復經濟增長,實現包括原油在內的世界大宗商品市場的穩定。(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翁東輝)

    (責任編輯:劉朋)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