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我國已構建完整鈦產業鏈體系

    2025-05-09 07:50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劉朋)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我國已構建完整鈦產業鏈體系

    2025年05月09日 07:50   來源:經濟日報   

      “2024年,我國鈦產業保持總體平穩發展態勢。鈦產品產量持續增長,鈦產業呈現集中式發展,鈦材消費量出現行業分化,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在日前舉行的2025年鈦鋯鉿釩分會年會暨鈦谷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說。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鈦產業呈現穩中有進生產態勢。鈦精礦產量188.7萬噸、進口量87.9萬噸、消費量21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6%、26.2%、4.5%。海綿鈦產量4.1萬噸、出口量0.1萬噸、消費量4.09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8%、28.6%、11.7%。

      鈦是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醫療及3C(計算機類、通信類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工業的關鍵材料。產業發展規模方面,2024年,我國海綿鈦產量為25.6萬噸,同比增長17.6%,自給率接近100%;鈦材產量約17萬噸,同比增長7%,占全球總量的65%,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鈦材生產國和消費國。產品轉型升級方面,2024年鈦材消費量約15萬噸,應用結構仍以化工、航空航天領域為主,3C行業用量持續增加。我國需要研發更多的新產品,滿足國家高端制造業對高性能鈦合金的迫切需求。

      “鈦產業在資源保障、科技創新、擴展應用市場等方面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已構建起完整的產業鏈體系。技術裝備水平持續提升,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但仍面臨發展挑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秘書長段德炳說。

      從工藝技術升級來看,在鈦產品熔煉工藝方面,需要升級更先進的熔煉技術,提升鈦合金的質量和性能,為高端應用領域提供更優質的材料。在加工工藝方面,需要升級增材制造、超塑成形、精密鍛造等先進工藝的應用,實現復雜結構零部件的近凈成形。

      從鈦產業效能來看,全產業鏈企業、深耕細分領域的高端企業能憑借各自優勢,保持向好發展,但半流程、中小企業經營相對困難,盈利穩定性較差。此外,海綿鈦及鈦加工材產能大幅增長,供需錯配導致“內卷式”競爭加劇,鈦材成品價格進一步降低。

      在減少行業重復建設、低效擴張、價格內卷的同時,鈦產業需要進一步垂直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升級產業效能。葛紅林認為,應加快整合優化創新資源,加強政、產、學、研、用協同,在用好政策、強化基礎研究的同時,加強應用技術研究,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產業鏈各環節技術、工藝、裝備全面升級改造。

      “加快創新步伐,需要加強上下游企業合作,共同搭建平臺,建立合作攻關機制,促進鈦材在相關領域的創新布局。”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釩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安仲生建議,在建筑領域,推廣鈦材在建筑裝飾中的應用,如鈦合金屋頂、幕墻等,提升建筑的品質和耐久性。在汽車領域,探索鈦材在汽車零部件中的應用,如發動機部件、車身結構件等,有助于減輕汽車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性能。在能源領域,積極開發鈦材在氫燃料電池、水電解制氫設備中的應用,如鈦雙極板、電解槽等,推動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加速鈦材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鈦產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發布鈦行業相關標準161項,其中國家標準84項。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趙永善認為,標準化是鈦產業發展的引擎,是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要基于鈦產業“產業應用多元、高端需求增加、階段產能過剩、低質低價內卷”現狀,圍繞規范技術路徑、降低協作成本、明晰升級方向,發揮標準化在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引領規范作用,引領鈦產業轉型升級。(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

    (責任編輯:劉朋)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