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德企垃圾皮制食用明膠賣給糖企 雅客金冠等采購

    2014年03月16日 07:09   來源:京華時報   

      昨天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與往年一樣,央視會在當天包括“3·15晚會”等節目中,曝光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當天,央視先后播報了垃圾皮料生產食用明膠供糖企生產食品、尼康D600相機照片頻現黑斑無法解決、大唐電信旗下企業與手機商串通給用戶手機植入惡意軟件等問題。截至今天凌晨,部分涉及企業已通過發表聲明等方式,回應了報道。

      食品生產現“垃圾明膠”

      京華時報訊從制革廠采購大量的垃圾皮料加工成的明膠產品,竟然成為糖果企業的合格原料,昨天,央視報道,這樣的明膠生產企業包括具有100多年歷史的全球最大的明膠企業德國獨資企業嘉利達,而雅客、金冠、蠟筆小新等糖果企業就采購使用了這種垃圾明膠。

      央視報道稱,雅客、金冠等食品企業使用垃圾皮料加工的明膠制作糖果。浙江嘉利達明膠公司銷售代表唐鳳華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該公司每年采用垃圾皮料加工的食用明膠大約3000噸,主要供應給雅客、金冠等知名食品企業。據了解,嘉利達明膠有限公司是德國獨資企業,全球明膠行業中最大的生產商。

      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福建三銘膠業、浙江嘉利達明膠、創新明膠、山東恒源膠業、山東益心生物、湖南金龍明膠、河北成大明膠等一些規模較大的明膠廠,為降低成本,以每噸一兩千元的低價,從制革廠大量采購已被工業鹽、石灰、純堿、脫脂劑等工業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經過強酸或強堿漂白清洗,加工成所謂食用明膠和藥用明膠,然后以每噸3萬至6萬元不等的價格賣給一些食品廠和膠囊廠。

      這種采用工業垃圾原料生產的所謂食用明膠,到了雅客、金冠、蠟筆小新這些大型糖果廠,按照5%—7%的比例進行添加,混合其他糖果原料,經過熬制、成型、冷卻,就搖身一變,成了看上去鮮美可口的QQ糖、橡皮糖等凝膠型軟糖。

      昨天,京華時報記者分別撥打雅客董事長陳天獎及金冠中國食品有限公司官微公布的客服電話,詢問對央視報道的回應,但均未得到回應。

      ■回應

      蠟筆小新封存涉案產品

      昨天,同樣被曝光使用嘉利達提供的明膠生產糖果的蠟筆小新(福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給京華時報記者發來聲明表示,央視報道后,公司立即對供應鏈進行了全面排查發現,公司使用嘉利達供應的食用明膠生產的產品為70g鮮Q軟糖、22g鮮Q軟糖兩款軟糖產品,目前公司已對成品倉庫中的6000件軟糖產品以及嘉利達食用明膠原料進行封存處理。

      蠟筆小新表示,公司已第一時間向經銷商發出通知,要求所有經銷商對倉庫中存有的這兩款軟糖產品全部暫停發貨,并由公司業務員配合經銷商對所有商場超市在售的這兩款產品共計11530件進行全面下架處理,產品下架后回收至經銷商倉庫封存,等待相關權威部門檢測后,再作下一步處理并公開通告。

      蠟筆小新還表示,公司之所以采購嘉利達明膠產品,看中的就是該公司是德國獨資企業,生產食用明膠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選擇其作為供應商,也是出于保障原材料優質可靠的原則和可以生產出更優質產品的初衷。

      “公司采購嘉利達食用明膠時都要求對方每批次產品要有合格的檢測報告,而且公司的成品也是經過權威機構檢驗合格才出廠的”,蠟筆小新昨天還表示,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公司仍作出下架處理,但是目前,蠟筆小新已要求嘉利達德國總部派員前來配合調查和解釋,公司也將追究嘉利達的責任,“我公司正積極配合政府監管部門,依照《食品安全法》規定采取各項措施,等待國家和各級政府部門的正式調查結果,嚴格對待食品安全,保障消費者利益和身體健康”。

      京華時報記者胡笑紅綜合央視

      □其他案例

      1

      央視記者臥底調查發現,杭州廣琪貿易公司將眾多的過期、發霉的食品原料,更改生產日期后銷往可莎蜜兒、金點、丹比、浮力森林、面包新語、小小澀會、九月生活等多家知名烘焙企業。

      2

      大唐電信旗下的大唐高鴻數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被曝與手機商合作,將惡意程序預裝進手機里,經銷商每安裝一款軟件,可從大唐高鴻獲得0.7元到3元錢不等返利,這些程序能監測手機,獲取用戶信息,暗中扣費。

      3

      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D的魚肝油,明明是藥品。浙江康諾邦健康產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逃避藥品監管,將魚肝油按照水產加工品的標準,將魚肝油備案成魚油加工食品銷售,違規生產成嬰幼兒食品。

      4

      號稱“70倍高收益”的現貨白銀投資隱藏著巨大陷阱,鑫天地等眾多貴金屬投資公司,利用交易軟件后臺操控,使現貨白銀投資成了投資客跟平臺對賭的“游戲”,作為“莊家”的投資公司利用各種手段坑客戶的錢。

    (責任編輯:劉朋)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