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江蘇省政府召開“貫徹省‘兩會’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系列發布活動——“守好‘三農’壓艙石 加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專場發布會。如何守好“三農”壓艙石,如何加快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江蘇交出了自己的“路線圖”。
“五個新”交出江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答卷
糧食產量實現“新提升”、鄉村產業煥發“新活力”、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村改革展現“新動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民收入邁上“新臺階”。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翔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五個新”。全年糧食生產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總產759.5億斤、連續10年穩定在700億斤以上。全省糧食播種面積8188.4萬畝、全省糧食畝產463.8公斤、全年累計出欄生豬2409萬頭,全年蔬菜總產超過6100萬噸。在一系列數據中,江蘇交出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亮眼答卷。
10億元以上縣域優勢特色產業204個。7150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營收超1.36萬億元。開展“蘇韻鄉情”鄉村休閑農業專場推介100余場,全年休閑農業綜合收入超過1000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加快6個省種質資源保存與創新利用中心建設。啟動實施新一輪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年項目1120個、完成投資額1178億元。
對1.4萬多個行政村開展專項整治。完成年度改廁67.8萬戶。建設3000個左右村內公益項目,組織開展2023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系列活動。2023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邁上3萬元臺階,達到30488元,同比增7%,城鄉收入比縮小至2.07:1,是全國最小的省份之一。
聚力五方面描繪江蘇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藍圖
聚力大面積均衡增產、聚力全產業鏈建設、聚力創新賦能、聚力形神兼備、聚力改革集成。這五個聚力如何解讀呢?孫翔表示,首先要穩定糧食綜合產能,打好良種、良機、良田、良技“組合拳”,加快建設萬畝高產片、千畝示范方、百畝攻關田。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著力建設4條超千億的省重點鏈、10條超五百億的市域特色鏈、10條超百億的縣域特色鏈。
科技創新是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發動機”。在推進種業振興上,探索建立以種業重大突破為導向的協作攻關機制。力爭新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000個。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新建重大項目1000個以上,拉動有效投資1000億元以上。培育壯大“新農人”隊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頭雁1000個、高素質農民15萬人,發揮各類主體帶動作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江蘇稻麥作物品質好,種業振興行動取得階段性進展
省農業農村廳種業管理處處長馬愛京表示,江蘇在種子供給上總體有兩句話:一是種子供給有保障、部分領域全國領先;二是少數品種有差距,但風險可控。
江蘇國家級畜禽、農作物資源保種單位數分別居全國第1和第2位,建成保存規模最大的國家級地方雞種、水禽品種活體基因庫。有2家種子企業進入全國銷售20強。種業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現代種業產業園,建設8個國家級稻麥蔬菜制種基地及良繁基地,有34家省級特色優勢種苗中心銷售額超億元。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季宇軒
(責任編輯:朱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