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衢州、武漢等城市的一些街頭,悄然出現了無人智慧藥柜“身影”。區別于傳統的自動售藥柜智能銷售乙類非處方藥,這些無人智慧藥柜則集自助購藥、處方購藥、問診購藥三種模式于一體。
無人智慧藥柜的出現,正在承接一場新的處方藥外流。為推進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2月15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這意味著大批的定點藥店將轉為門診統籌藥店,處方藥從醫院流向藥店的速度將前所未有加快。
伴隨著處方藥外流加快,藥店行業的智能化變革正變得更加迫切。
藥店智能化變革需求迫切
鹿華英是衢州當地一家連鎖藥店的負責人,她的藥店近期增設了無人智慧藥柜。這個“藥房”可以提供藥師咨詢、送藥上門、自助購藥、處方購藥、24小時營業等功能。
“無人智慧藥柜,可以滿足患者夜間買藥需求,延長經營時間。但夜間經營收入不確定,對于藥店而言,晚上如果再雇傭人員在藥店配藥,耗費的人力成本并不少,而無人售藥房的出現,可讓藥店實現24小時經營,同時節省人力成本。”鹿華英介紹稱。
當前,藥店行業正迎來一場新的變局。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我國線下藥店總數已近61萬家。中康科技數據顯示,近3年新開門店增速已逐步放緩,預計2025年,全國藥店數量將趨于飽和。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藥店藥品市場店均訂單量長期呈下滑趨勢,行業增長依靠客品數及品單價共同提升驅動,而單店產出已增長乏力。中康數據亦顯示,每年大概有4%-5%的門店注銷,在存量門店中僅三分之一單店呈良性增長趨勢。這意味著,目前近40萬家門店幾乎沒有良性自我“供血”能力。
對于藥店而言,要實現銷售額增長的話,新的變革勢在必行。
鹿華英還表示,延長營業時間,是藥店擴大銷售額一種方式。從政策看,當下處方藥外流在加快,這將擴大零售藥店處方藥銷售規模,但也對藥店的零售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處方藥利潤并不高,無人智慧藥柜的出現,既可以滿足患者個性化診療需求,又可以起到降低經營成本作用。
浙商證券認為,目前藥店行業新型零售增加,連鎖藥店也亟需降本增效。2019年,網上藥店年同比增長率38.23%,2020年疫情推動“不見面”購藥,蓬勃發展態勢明顯。醫藥電商模式包括B to B、B to C和O to O三種類型,其中O to O模式依靠密集的店面布局,線上線下有效結合,可以實現半小時之內送達,滿足了客戶即使用藥的需求,但O to O模式直接線上比價,價格競爭激烈,毛利率較低,同時需支付配送平臺較高的配送費用,凈利潤率較低。通過布局自動發藥、取藥系統,減少人員成本,同時增加夜間O to O取藥效率,是目前傳統藥店針對O to O有效布局。
無人智慧藥柜如何賦能
作為藥店行業的一種新業態,無人智慧藥柜帶來的設備需求,市場容量究竟有大?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的用藥市場發展速度較快,而目前國內夜間用藥的需求正不斷增長,2020年僅夜間線上用藥的市場規模已達291億元,市場潛力巨大。然而,受藥房服務能力和配套設施的限制,居民夜間用藥在大部分地區仍屬于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像無人智慧藥柜這樣的智慧藥房在國內還有很大滲透空間,其開拓了夜間售藥的場景、提升坪效、人效,并幫助實現藥品銷售量的增長。
作為中國院外醫藥產業最大的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藥師幫于2021年就推出 “小微倉”智慧藥房。小微倉也是院外醫藥市場首批能夠實現連接實時藥師服務的24小時無人智慧藥柜之一。
據了解,目前市面可供的無人智慧藥柜主要有三種型態,一種是主要供應醫院的“智慧藥房”,但它價格相對高昂,使用相對復雜,占地面積較大,并不適合藥店場景使用;第二種是類似于日常的快銷品無人售柜,功能單一,可以儲存的SKU數量有限,無法對藥店進行賦能;第三種是賦能藥店經營的數字化藥房,功能豐富,提高運營效率。小微倉偏向第三種型態。
占地面積僅有6到8平方米的“小微倉”智慧藥房,可存儲約1000個至1600個SKU、4000-6000盒藥品(標準盒裝藥品)。據悉,為了滿足藥店以及患者需求,小微倉開設了多種功能。在云計算技術的支持下,小微倉可對存貨進行自動化管理,包括先進先出(FIFO)、產品補貨、快到期產品的檢測和警告及過期產品的清理等,同時也可以追蹤其出售的藥品去向。另外,小微倉還可以為患者提供藥師在線咨詢開方服務。另外,小微倉已接入外賣平臺,患者可以在家輕松下單,再通過騎手送藥到家。
藥師幫小微倉負責人表示,藥師幫平臺已覆蓋33.3萬家藥店及15.1萬家基層醫療機構,而這些藥店不少有智能化改造需求。通過深耕基層市場,公司已積累了強大的數據能力,正在構建并不斷完善業務模式,以滿足院外醫藥市場數字化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業內看來,在“處方外流”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指導下,國內醫藥零售企業開始積極探索院外自動化藥房新零售模式,零售藥店的自動化升級改造為藥品自動化管理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需求空間,行業未來值得期待。(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