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健康吃油引關注 科學存儲講究多

    2025-06-18 07: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劉芃)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健康吃油引關注 科學存儲講究多

    2025年06月18日 07: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 汪子旭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對健康吃油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和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主辦的食用油安全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旨在提升公眾對食用植物油膳食健康的認知,為推動食用植物油行業健康發展貢獻力量。此次研討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了《居民食用植物油膳食健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食用植物油的產業鏈、營養成分、健康影響、儲藏及合理使用、市場情況以及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等方面展開了全面深入分析,為居民、食品行業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參考建議。

    《報告》認為,食用植物油對心臟、大腦的健康等存在諸多益處,但其氧化變質等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為此,科學食用和儲存至關重要。從食用植物油產業發展看,隨著新的植物油品種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涌現,食用植物油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企業需要通過創新產品等方式增強競爭力。

    食用植物油與居民健康關系密切

    據悉,食用植物油是從植物的種子、果實、胚芽等部位提取所得的油脂。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食用植物油在人類飲食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與居民健康密切相關。

    《報告》稱,食用植物油是人體獲取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每克油脂可提供約9千卡的能量,為日常活動提供了動力支持。同時,植物油中含有亞油酸(ω-6系列)和α-亞麻酸(ω-3系列)等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它們在細胞膜結構、激素合成、神經系統發育和功能維持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且人體自身無法合成。此外,食用植物油還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等)的吸收和利用,對維持人體的視力、骨骼健康、抗氧化防御和血液凝固等生理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與動物脂肪相比,由于不需要消耗大量的飼料和水資源,食用植物油的生產對環境的影響較小。食用植物油中的某些成分,如橄欖油中的酚類化合物,已被研究證明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預防慢性疾病。”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種類的植物油含有不同的脂肪酸和微量營養素。例如,橄欖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質,對心血管健康、抗炎、抗癌等方面具有顯著益處。亞麻籽油則是ω-3脂肪酸的優質來源,對心血管健康、抗炎、抗抑郁等方面有積極作用。《報告》指出,一些研究表明,特定植物油的攝入可能與降低某些癌癥風險相關;適量攝入合適的植物油有助于維持身體健康,降低患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根據《報告》顯示,除對心臟和大腦的健康有益外,食用植物油還具有其他一些健康益處。例如,適量攝入植物油有助于維持皮膚健康;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保持皮膚細胞的水分,增強皮膚的屏障功能,減少皮膚干燥、瘙癢等問題;維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還可以抵御紫外線和環境污染對皮膚的傷害,延緩皮膚衰老,減少皺紋和色斑的形成。

    氧化變質等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盡管食用植物油對人體健康有諸多益處,但其潛在的風險卻不容忽視。

    首先是氧化和變質問題。國家衛健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食用植物油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氧化反應,使植物油產生異味、色澤變深,降低營養價值,并生成氫過氧化物、醛類、酮類等有害的氧化產物,不僅影響植物油的口感和風味,還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為了考察日常家庭場景中油脂的品質變化情況,(我們)通過模擬不同儲藏條件的實驗,來評價食用油的穩定性和品質變化情況。”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鄭明明說,實驗表明,家庭用植物油在不開封的情況下,貨架期一般可以達到18個月。而食用油開封后由于氮氣流失,油脂與空氣接觸,加上光照和溫度影響,不可避免會發生氧化反應,經檢測,油脂開封1至2個月后過氧化值就會明顯上升,超過國家標準。

    為此,《報告》對食用植物油的合理使用提出了建議。針對氧化和變質問題,《報告》指出,為了防止植物油氧化變質,應盡量將其儲存在避光、低溫、密封的容器中,避免與金屬器具長時間接觸。同時,建議購買小容量的食用油,并盡量在1至2個月內用完(未添加抗氧化劑的小包裝油)。食用油生產企業也可通過添加抗氧化劑的方法延緩植物油的氧化,保障其開封使用過程中的品質。

    “食品工業中,企業和消費者往往會追求清潔標簽,但很多添加劑對于保障食品品質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適量添加天然維生素E、抗壞血酸棕櫚酸酯(脂溶性維生素C)等油脂抗氧化劑,能有效防止油脂氧化變質導致的營養成分流失和有害物質的產生。”鄭明明說。

    為了減少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報告》表示,許多國家和地區已采取措施,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消費者在購買加工食品時應注意查看食品標簽,盡量選擇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含量較低的產品。同時,食品行業也在積極探索替代氫化植物油的方法,如采用非氫化油脂、優化加工工藝等,以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此外,多位參會專家還圍繞控制總量、營養均衡等方面提出了科學用油建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營養一室主任方海琴表示,脂肪作為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它的攝入不能少也不能多,關鍵在于平衡。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年人每天要控制在25至30克的烹調油,相當于2至3湯匙的量。

    “由于不同植物油的脂肪酸、微量營養物質的組成存在較大差異,每種油脂的營養特征和食用性能也不盡相同。長期食用單一品種的油脂容易造成脂肪酸和微量營養物質攝入不均衡,所以,消費者可以搭配吃不同種類的食用植物油,既實現了脂肪酸的均衡搭配,也使微量營養物質的攝入達到均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糧油加工研究所副所長段章群說。

    推動食用植物油產業創新發展

    《報告》指出,近年來,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用植物油的需求呈穩步上升趨勢。與此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的植物油品種和生產技術不斷涌現,使得食用植物油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需要通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創新產品等方式來增強競爭力。

    根據《報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植物油消費國,2024年中國植物油市場規模約為4024.8億元,預計未來幾年還將穩定增長。不僅如此,中國消費者對植物油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均有大量人群使用,而橄欖油、亞麻籽油等一些高品質植物油的需求也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營養和多樣化的需求,科研人員正在開發新型植物油,一些具有特殊營養成分或功能特性的植物油逐漸受到關注。例如,富含中鏈甘油三酯(MCT)的椰子油和棕櫚仁油近年來備受青睞。

    為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食用植物油的生產技術也在不斷創新。例如,《報告》顯示,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油脂提取技術,逐漸在食用植物油生產中得到應用,避免了傳統溶劑萃取法帶來的溶劑殘留問題,提高了產品的安全性和品質;酶法加工技術在植物油精煉過程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減少了化學試劑的使用和副產物的產生。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食用植物油健康和營養方面的科學研究正在持續深入。作為食用油生產企業,中糧正著力建立從原料到成品的全鏈條營養保留技術體系。”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研督員、農業農村部農產品營養標準專家委員會委員董志忠說。

    《報告》稱,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應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產學研合作,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創新合作,共同攻克關鍵技術難題,開發新型植物油產品和生產技術。同時,企業應通過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此外,推動產業整合與優化,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責任編輯:劉芃)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