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網友稱磨鐵圖書在喜馬拉雅等平臺的有聲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部分章節存在不雅背景音。隨后,磨鐵圖書方面發布道歉聲明,稱該有聲書是受委托制作,未對全部音頻文件進行細致審核,磨鐵圖書會進行內部整改,進一步完善審核機制。此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近年來,以播客、聽書為代表的“聲音經濟”發展迅速。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聲音經濟”相關企業4萬余家,其中約1.36萬家為2019年以后新注冊的。艾瑞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網絡音頻平臺的內容數量快速增長,2023年的數量是2016年的135倍,是2020年的9倍。預計到2026年,國內音頻用戶規模將突破3.5億人。專業咨詢機構CIC灼識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在線音頻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40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50億元,預計到2028年將進一步增長至510億元。
然而,“聲音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伴生一些亂象。有調研機構曾就網絡音頻平臺低俗“軟色情”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八成受訪者反饋聽音頻刷到“軟色情”并不罕見,有五成受訪者表示“經常遇到”。超六成受訪者表示,有聲讀物、廣播劇等存在比較多的“軟色情”內容。此外,網絡音頻盜版現象也比較嚴重,有些有聲書從簡介到內容都與其他有聲書雷同,嚴重侵犯了原創作者的合法權益。
為維護音頻市場秩序,近年來,相關部門通過“劍網”“網絡音頻亂象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打擊有聲讀物平臺傳播不良內容以及盜版侵權等違法違規行為;推動制修訂著作權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一些大型有聲書平臺也加強管理,成立專門的內容安全中心,通過自己研發或者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建立審核機制,借助“AI﹢人工”審核,對平臺內容進行把關。
即使如此,“聲音經濟”領域的各種亂象依然存在。有學者分析原因指出,有聲產業鏈很復雜,涉及有聲產品原作者、主播、音頻制作者、傳播平臺等多方主體,各主體間存在利益分配問題,極易產生糾紛。從監管角度看,“聲音經濟”涉及出版、廣播、互聯網等多個監管領域,對這種與短視頻同期崛起的新興經濟模式,目前尚未形成統一化的管理、標準和規范。作為音頻作品的傳播者,目前網絡平臺的責任尚未理清。用戶的入駐、發表作品等諸多環節缺乏有效審核機制;投訴舉報反饋機制存在障礙,違規作品下架難、追責難,正如媒體調查,近五成受訪者表示“舉報從未得到回應”;部分平臺為了提升用戶數量、增強黏性,對打“擦邊球”但能帶來利益的內容持消極處置態度。
由此看來,治理“聲音經濟”亂象,第一要務是強化平臺責任,讓平臺建立科學有效的審核機制。平臺要明確入駐規則,采用技術手段加強對音頻產品的審核,除審查有聲產品內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外,還要對有聲產品的版權合法性進行實質審查;建立有效的舉報受理機制,暢通舉報渠道,在收到關于不良內容或涉嫌侵權的舉報后及時采取措施回應。政府方面加強監管也很重要。要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完善有關版權保護、市場準入、質量服務等方面的法規標準體系,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為市場規范發展提供法規制度保障。同時,建立健全執法機制,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侵權、盜版、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提高執法效率和透明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
近日,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國家標準《有聲讀物》(將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有聲讀物的錄音規范流程、平臺的發布內容和運營服務等都提出明確要求。作為有聲產品領域首個國家標準,《有聲讀物》或將助力聲音市場屏蔽噪聲雜音,推動“聲音經濟”干凈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