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暑期旅游旺季,炎炎夏日也阻擋不了人們踏遍祖國大好河山的向往。可比起高溫炙烤,部分景區擺渡車處處設坑,著實冷卻了游客們的一腔熱情。8月7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聲,呼吁部分景區少些套路、明碼標價,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2024年1—7月消費輿情分析顯示,全國有關景區擺渡車、接駁車的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計36285條,江蘇省內有關景區擺渡車、接駁車的消費維權輿情信息共計1293條。消費者對景區擺渡車、接駁車的關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部分景區大門、游客集散中心、停車場距離核心景點較遠,不乘坐擺渡車將面臨長時間徒步,變相制造乘車需求,擺渡車成為強制選項;部分景區旅游旺季應急管理能力欠缺,擺渡車存在排隊等車時間長、超載嚴重等問題,導致游客體驗感不佳;部分景區擺渡車停靠設置不合理,將游客放在商業街口而不是景區出口,有誘導游客購物的嫌疑。
江蘇省消保委指出,部分景區人為拉長景點與景區門口、停車場等距離是出于現實規劃考慮,如文物保護、生態保護需要,引入擺渡車也是為了便利旅客出行、方便交通管理和控制疏導人流。但哪些景區是確有實際需要、哪些景區是借此名頭跟風收費,消費者無法辨別,只有景區自己心知肚明。當景區一窩蜂式引入擺渡車收費,泥沙俱下中消費者時不時被價格刺一刀、被套路坑一下,難免會對景區產生“宰客”“吃相難看”的質疑。
江蘇省消保委認為,出于經營需要,景區追求盈利無可厚非,但要確保消費者感到花的每一分錢都物有所值。擺渡車本是便利游客游覽的產物,而非方便宰客的工具,部分景區妄圖通過“車票經濟”實現景區創收,實則是竭澤而漁式做法,或許可以獲得一時之利、嘗到些許甜頭,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消費者不是無情的旅游打卡機器,各個環節的旅游體驗都構成消費者真實的情感反饋,靠捆綁銷售、重復收費,借擺渡車收割消費者,在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的同時,還傷了消費者的心,最終導致景區口碑受損、品牌自戕。究其原因,還是部分景區沒有擺脫對單一營收模式的路徑依賴,一味在擺渡車收費等票務收入上苦心鉆研花式套路,讓消費者被迫消費,卻忽視了升級服務、提高品質、創造新玩法、新方式、新體驗,才是讓消費者心甘情愿買單的良策。愛出者愛返,景區在服務提供上多一些誠意、在費用收取上少一份算計,消費者才會回饋以點贊好評、流量紅利,進而實現雙向奔赴。
江蘇省消保委建議景區要少些套路、多點真誠,主動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管理方式,拒絕“躺平”收車票的傳統營收思維,努力在內容體驗、文化內涵上做文章,通過提供更多優質的文旅產品和多元化的旅游消費模式吸引消費者。同時也要根據景區實際情況和游客游覽習慣科學規劃布局,既要保證擺渡車的硬件設施安全,提高工作人員服務水平,又要合理安排擺渡車的行進路線,合理確定擺渡車的價格、收費標準并予以明示,有條件者可推出低價或者免費的景區交通,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旅游體驗。
有關部門應及時響應群眾呼聲,對偏離成本、價格過高、群眾反映較大的景區交通工具票價予以重新核定,降低價格,對妄圖利用景區交通宰客牟利的行為予以遏制和糾偏,不斷強化景區配套交通服務價格管理。同時,消費者也要當好景區服務的監督者,敢于揭露不合理的收費行為、低質量的商品服務,為營造公平、健康的旅游消費環境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