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1989年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于1993年起召開第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發展成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論壇。
目前,APEC共有21個成員經濟體,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這三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均在其列,包括《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的所有成員國新加坡、智利、新西蘭、韓國,以及《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除英國之外的其他11個成員。APEC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APEC覆蓋人口約30億、約占世界人口37%,2023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以2015年不變價格計為56.6萬億美元、貨物貿易總量23.5萬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量5.4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比重的61.0%、48.9%和36.8%。APEC推崇“自由”“兼容”“開放”,常被稱為“思想孵化器”,筆者曾兩次撰文評析APEC,《期待APEC續寫“亞太奇跡”新篇章》(2022年)和《漫評包容合作且富有活力的APEC》(2024年),如今再次為2025年APEC高峰會議鼓與呼。
2025年APEC會議的東道主韓國為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設定的主題是“構筑可持續的明天”。眾所周知,今日的亞太,正面臨貿易限制、財政壓力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困擾,亞太地區經濟增長處于穩定且謹慎的軌道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亞太地區2024年的GDP增長為3.5%,2025年將放緩至3.3%;從中長期來看,甚至將進一步減緩至2.7%,低于全球經濟3.0%的速度。
究其原因,一是來自貿易限制的影響。如APEC成員美國在區域乃至全球范圍挑起了貿易戰,尤其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啟動“對等關稅”給世界貿易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二是人口老齡化問題。截至2023年年末,APEC區域每百人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14%,人口結構變化使得區域內醫療健康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和財政負擔加重,進而拖累經濟增長;三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據國際知名研究機構測算的數據,APEC區域地緣政治風險指數從2011—2021年平均值92上升到2022—2024年平均值138,APEC區域全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從2011—2019年平均值144上升到2020—2024年平均值260。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數據也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APEC經濟體實施了主要由反補貼和反傾銷措施組成的1043項貿易救濟措施,高于截至2023年年末的960項,這給當下脆弱的貿易收益帶來更大風險。APEC區域的一些投資者為對沖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選擇投資安全性高的黃金資產,進而推動了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對區域經濟形勢的判斷也無需太過悲觀,應該清醒地看到,“危”中也有“機”。一是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有力推動了APEC區域商業服務貿易的增長,進一步加強了區域經濟聯系和文化交流;二是通貨膨脹的緩解帶來了積極影響,APEC區域通貨膨脹率從2023年的3.8%下降到2024年的2.6%,為各經濟體央行提供了調整貨幣政策、支持經濟活動的空間;三是包括人工智能(AI)在內的新技術發展和各經濟體政府為提振經濟強化了改革舉措,為經濟增長帶來了更多機遇。
展望未來,APEC更需不忘初心,持續促進經濟合作和包容性發展。回到2025年韓國峰會“構筑可持續的明天”這一主題上來,其充分反映了APEC成員推動形成開放、動態和有韌性的亞太地區的共同愿望。APEC官網信息顯示,韓國今年將舉行一系列活動,包括呼吁2025年5月9日之前提交健康女性、健康經濟研究獎的參賽作品,以踐行亞太經合組織對性別平等、賦予女性權力和增強女性在勞動力中地位的承諾;亞太經合組織召開高級官員會議、政策支持小組會議、科技創新政策伙伴關系會議與專家研討會議等。從已經披露的成果看,2025年韓國峰會關注的重點和優先討論的事項包括提升區域互聯互通,促進貿易和投資,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應對人口變化的影響,增加人力資本投資,促進就業,推動惠及所有人的繁榮;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合作途徑,彌合數字鴻溝,發展數字貿易,加強數字經濟整合;協調成員國經濟政策,推動創新和創業,促進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推動公私合作,促進投資;應對公共衛生、糧食安全、供應鏈中斷和妨礙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強化政策協調,推動財政改革與審慎管理,促進貿易開放;加強科學與創新聯系,落實科學家交流計劃,設立APEC科學創新、研究和教育獎(ASPIRE),推進APEC布城愿景2040的承諾等。
APEC崇尚“自主自愿、協商一致、非約束性”的合作原則,寬廣的太平洋容得下區域內各成員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期望2025年韓國峰會能如愿實現APEC“可持續的明天”,期待2026年的東道主中國為APEC帶來更加精彩的議題。(作者系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徐德順)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