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作為國家級戰略發展要地,正由“黃金水道”向“數字動脈”加速躍遷。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省委書記王忠林于全省低空經濟發展推進會上發出戰略強音:“抓緊制定面向研發、制造、消費、服務等全產業鏈條的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引領帶動產業集群化發展。”這一前瞻性部署,既為湖北搶占低空經濟制高點明確了路徑,更是其在“奮力建設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關鍵期落下的創新“關鍵子”。
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態勢重塑產業生態版圖。武漢,這座國家中心城市,也憑借其雄厚的科研實力和產業基礎,正構建起“研發—制造—應用”的生態。光谷低空經濟產業園整合產業鏈打造低空經濟生態圈,武漢獲批的24條低空飛行航線覆蓋短途運輸、空中游覽、物流運輸三大應用場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無人機執照培訓班更形成“技術+應用”的復合型人才供應鏈。這種“從實驗室到天際線”的閉環創新,正是武漢以無人機產業為核心,搶占低空經濟戰略機遇的生動實踐。
湖北抓低空經濟黃金窗口期的過程中,將創新元素深度植入多領域應用場景。在物流運輸領域,十堰市因地制宜構建起符合山區庫區特點的無人機配送體系,面對復雜的地形和交通不便的制約,無人機配送體系在農村物流、應急血液運輸、景區物資配送等六大應用場景中大顯身手,成功克服了山水空間阻礙,為山區人民帶來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在生態價值轉化方面,東湖風景區首次將無人駕駛飛機應用于常態化商業旅游觀光,無人機將散落在綠道沿線的景點巧妙串聯,為游客帶來全新的立體觀光游覽體驗。在農業轉型的道路上,湖北積極作為,對2024—2026年購置農用無人機實施補貼政策。在補貼政策的推動下,無人機全流程運用于播種、撒肥等各個環節,讓“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人搖身一變,成為“手機操控無人機”的智慧農民,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
站在“空天一體”的戰略高度,湖北的低空經濟實踐不是簡單的產業升級,而在以“全要素、全鏈條、全周期”的系統思維,構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閉環生態。從竹山縣被授予“全域農村物流無人機配送試點縣”這一榮譽,到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上震撼人心的無人機表演;從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到應用場景的不斷創新,湖北通過技術創新、場景突破、政策協同的深度嵌合,實現了“低空+交通物流”“低空+文化旅游”“低空+農業生產”等多元融合。這種融合發展模式,形成了可推廣的“湖北方案”,為全國低空經濟的發展樹立了標桿。
低空經濟,不僅僅代表著技術的革新,更代表著發展理念的創新。隨著低空經濟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和政策的持續支持,湖北低空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湖北將繼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讓低空經濟在荊楚大地振翅高飛,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作者:孫思琪(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網評團隊、區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