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萬象更新。2025年一季度,中國以“兩新”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為抓手,在擴內需、穩增長、促轉型的賽道上持續發力。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消費與投資“雙引擎”協同發力,為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強勁動能。這一成績單不僅印證了政策實施的精準性,更彰顯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韌性與潛力。
政策撬動消費活力,市場信心持續升溫。一季度,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在多領域擴圍提效,成為激活消費市場的關鍵變量。汽車、家電、手機、電動自行車、家裝等消費品表現亮眼:全國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9%、19.3%、18.1%。今年政策設計緊貼民生需求,例如將空調補貼上限從1件增至3件、新增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既回應了百姓對品質生活的期待,又充分釋放消費潛力。以手機為例,2025年1-2月,6000元以下機型日均銷售量達75萬部,銷售額同比增長19.3%,折射出政策對中高端消費的撬動效應。消費市場的回暖,帶動制造業生產同步向好,規模以上汽車、智能消費設備、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效應顯著增強。
投資結構優化升級,新質生產力加速培育。在設備更新領域,“兩新”政策通過資金傾斜、標準提升、技術賦能,推動投資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一季度,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4.6%,制造業技改、消費品制造業投資增速分別比整體投資高3.0和9.3個百分點。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向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新領域擴圍,既補齊傳統產業短板,又搶占新興賽道先機。例如,智能化社區回收設施新增2800余個,“兩新”行動以來總計新增近1.4萬個。這些數據背后,是政策引導下資源高效配置的生動實踐:一方面,相關能耗、能效國家標準倒逼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金融支持與財政貼息聯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設備更新貸款實際利率低至1.5%,讓企業“敢投愿投”。
循環經濟提質增效,綠色轉型蹄疾步穩。“兩新”政策不僅著眼當下增長,更錨定長遠可持續。一季度,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量同比大增70%,主要互聯網回收平臺的廢舊手機回收額同比增長50%,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回收利用量穩中有升。政策通過標準化建設打通循環堵點:新增發布的17項國家標準覆蓋廢舊動力電池、光伏組件回收等領域,43項回收利用標準構建起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這種“去舊立新”的閉環模式,既減少資源浪費,又催生新業態。以家電行業為例,衢州市海爾卡薩帝專賣店一級能效產品銷售額占比超80%,綠色消費與產業升級形成共振。
觀大勢,謀全局。一季度“兩新”政策的顯效,是宏觀政策精準發力的縮影,更是中國經濟底盤穩固、動能充沛的體現。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增多,中國以“兩新”政策為支點,既激活內需市場“存量”,又培育轉型升級“增量”,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空間。展望未來,隨著實施細則不斷完善、資金支持持續加碼,這場“去舊育新”的經濟變革必將釋放更大潛能,書寫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嶄新篇章。
作者:許雄琛(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網評團隊、區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