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一個收獲的季節。對于中國質量事業來說,同樣在這個秋天迎來了收獲的日子——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在京舉行。
9月15日,晴空萬里,丹桂飄香。下午2時許,來自全球的各界人士,開始沿著人民大會堂東門的39級臺階拾級而上,共赴一個質量的盛會,共同分享質量的收獲。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盛會。
“這是在中國北京第一次召開國際性的質量大會,會議以‘質量、創新、發展’為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質量是人類社會的不懈追求,不僅反映一個企業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反映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反映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21世紀應該是質量的世紀。”
“我今天來出席這個大會,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切實抓好質量的決心和信心。”
下午3時許,隨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鏗鏘有力的聲音出現在人民大會堂三層金色大廳——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會場,一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質量盛會正式拉開了帷幕。
悠悠古都,首屆中國質量(北京)大會召開的字樣裝點著美麗的街道;泱泱古國,追求質量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先秦時期就建立的嚴格產品質量管理機制,到如今逐步完善的質量法規和政策措施,中國政府對于質量一直高度重視。
1992年、1999年、2007年,國務院先后三次舉行全國質量工作會議,李鵬、朱镕基、溫家寶,三位時任總理都曾到會發表講話。今天,李克強總理蒞臨質量大會發表重要講話,創造了一個新的歷史,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20多分鐘的精彩講話,從中國質量的成績和不足到“質量就是效益、價值、生命”、“質量決定發展”;從“放、管、治”的要求到加強國際質量合作,總理的字字珠璣,讓現場只能聽見筆寫在紙上的“沙沙”聲和相機快門的“咔咔”聲。
“從我個人來說,對于李克強總理出席今天的會議,我是要給予贊嘆的,也為中國領導人喝彩,充分說明了中國領導人對質量的重視,相信中國提出的質量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實現。”美國商務部前部長、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聯席董事長古鐵雷斯如此評價道。
330多位外賓、270多位內賓,世界500強企業,有113個派代表與會,這也是一個國際性的質量盛會。
“過去十幾年來,德國、中國和美國,都是世界上排名前三位的出口大國。‘德國制造’在世界上享有質量美譽,原因是什么?未來‘德國制造’的質量使命是什么?”來自德國質量協會的瓦爾維格會長帶來了“德國制造”的質量經驗。
“國家質量基礎(NQI)是提升競爭力和促進全球貿易的重要工具。”國際法制計量局局長帕托雷帶來了國家質量基礎的知識分享。
“無數事例說明,質量與創新密不可分。忽視質量管理無法提升產品質量;固步自封、沒有創新,終究會遭淘汰。”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郭位帶來了“質量與創新”的學術解讀。
這還是一個質量“共聚”的盛會。
政府界代表來了,提出“深圳質量”,有著“質量市長”之稱的深圳市市長許勤,一邊和友人打著招呼、一邊步入會場。
企業界代表也來了,首屆中國質量獎獲得者海爾集團公司的質量“當家人”——海爾副總裁、顧客質量管理中心主任任賢全一臉喜悅地走進會場。
專家代表也來了,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教授聽到精彩處,不時拿筆做著記錄。
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的代表也來了……“治,就是推進質量社會共治,形成推動質量提升的疊加效應和強大合力。”正如總理所言,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氛圍,需要大家“共聚”和“共治”。
這更是一個動員走進“質量時代”的大會。
“中國經濟要想再創奇跡、再造輝煌,就必須著力在提升質量上下功夫,以質量的提升‘對沖’速度的放緩,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
從“速度時代”到“質量時代”,總理的“動員令”引起了代表們的強烈共鳴。“聽完以后對總理的講話有很深的感受,尤其是把中國推向‘質量時代’的戰略性表述,從我國經濟轉型、提質增效升級的角度來看待質量的發展,把質量放到經濟發展的位置來考慮,而不是就質量本身來考慮,對這樣一個定位感受很深。”程虹說。
不知不覺間,三個小時的大會結束了,帶著總理的“動員令”,與會代表們帶著滿是收獲的表情,邊討論邊交流走出人民大會堂東門,一抹彩霞掛在天邊,秋日的京城別樣美。《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