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李志強委員:我國“大飛機”正在向領先地位邁進

    2018年03月09日 22:37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9日訊(證券日報記者 李春蓮 專欄 劉琪 專欄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制造院院長李志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十年前國家啟動了大飛機重大科技專項工程,如今C919大型客機和AG600大型水上飛機也都已經實現首飛。 

    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制造院院長李志強

      大飛機領域取得成就也印證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五年來,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載人航天、深海探測、量子通信、大飛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李志強指出,大飛機重大科技專項工程對我們的基礎工業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因為航空產品技術密集度很高,它對國家基礎工業的配套能力要求特別高,對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的要求也很高。

      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制造院院長李志強(攝影/李春蓮) 

      他舉例道,比如基礎材料,通過大飛機專項工程,國產碳纖維的自主化水平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原來碳纖維都是依靠從日本和美國進口。通過大飛機專項工程,目前T300和T700級別的碳纖維已經實現了自主化,而且是以軍民融合的方式在民營企業實現了批量生產。這也為后續航空航天工業發展自主產品,提高自主保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需要一提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平衡、兼容發展,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軍民融合的國家戰略正在推進當中,比如民營企業給軍工企業配套已經開始實施。”李志強說道,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提需求,民營企業負責投資和產業化,但產業化出來的產品是否可用、能不能用,還需要國有企業和軍工企業來驗證。

      對于我國在大飛機領域與國際相比較的位置,李志強表示,“我們目前還沒有處于領先地位,但正在向這方面努力。從大飛機的角度來看,美國有波音,歐盟有空客,我們現在努力的目標就是成為跟他們競爭的第三級”。

      同時,他表示,如果以飛機首飛為標志,大飛機領域已進入第一梯隊;但如果從已進入市場的時間來看,那還要等上幾年。雖然C919已實現首飛,但還沒有交給航空公司去運營。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