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王玥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玥攝
鞏富文委員說,“報告特別提出嚴禁‘洋垃圾’入境,這有現實意義。包括洋垃圾在內的許多進口固體廢物質劣價低,而那些加工利用企業又多是污染治理能力差的小工廠、小作坊,加工利用中的污染排放會嚴重損害生態環境,我們要重視這個問題。而且不應僅僅是一個部門重視,而是整個社會都要重視起來。目前國家已經出臺規定,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建議可以再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切實把這個事情納入法制化軌道。”
除了“洋垃圾”,鞏富文委員還很關注“白色垃圾”。今年他帶來的提案是《完善落實“限塑令” 推進遏制“白色污染”》。“當前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完善細化‘限塑令’,在實踐層面上增強其執行力、強制力,保證切實實施。”他說。
鞏富文委員建議,進一步擴展“限塑令”適用范圍。他表示,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是根據當時消費領域包裝制品的情況,僅針對塑料購物袋進行限制。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行業發展,我國消費形態發生重大變化,塑料餐盒、塑料膠帶、塑料包裝袋的消耗量迅速上升,這些行業產生的“塑料垃圾”激增,在部分地方甚至已經超過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傳統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的用量。“新行業產生‘塑料垃圾’過多過濫帶來的污染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
他同時建議明確限塑各環節監管部門職責,包括明確生產、銷售、使用各環節相關部門的監管職責,各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通過聯合執法的方式,加強監管的連續性和力度。“還要加強對公眾相關環保行為引導教育。今天人們的環保意識大幅提升,但是對于‘限塑令’具體內容的了解還很有限。大部分人知道大型超市提供的塑料購物袋是符合標準的,但不能準確判斷其他場所提供的購物袋是否違規。這一方面還需要相關部門做好深入的宣傳和科普。未來的限塑,應當是建立起一個從塑料袋生產、銷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態鏈,而不僅僅是在消費端加收費用。要發揮全社會合力解決好限塑問題,共同推進遏制‘白色污染’。”
更多報道請見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