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2017年中國智庫報告》:中國智庫發展三個瓶頸有待破解

    2018年03月17日 09:18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隨著形勢的發展,智庫發展跟不上、不適應新時代的問題也愈發突出,新舊問題交織在一起,構成智庫建設和決策體制機制改革進路中的瓶頸與障礙。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17年中國智庫報告》通過大量的智庫與實際部門的走訪,認為當下中國智庫發展亟待破解有三個瓶頸問題:一是思想產品的政府采購機制不健全,公平合理的資源分配和市場競爭機制尚未形成;二是一些傳統智庫(如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遲緩,定位不準、職能不清、效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三是體制內、外智庫之間缺乏互動,難以形成智庫建設之合力,需要盡快走出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怪圈。有效解決三個瓶頸問題,需要將新型智庫建設與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結合起來,系統化、制度化地有序推進,由此不斷提升新時代智庫的資政能力建設。

      《報告》認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亟需同黨和國家的機構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在黨的領導下協調行動,配合改革推進,建立更加成熟的決策咨詢制度,不斷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從發展趨勢看,應當明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主攻方向,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

      一是堅持“政事分開”的指導原則。理順政事關系,逐步實現行政部門與智庫的脫鉤,倡導“謀”、“斷”分離,尤其是要剝離部分智庫承擔的行政職能,增強智庫的公益屬性。

      二是淡化體制因素對智庫建設的束縛。提升智庫管理運行機制的靈活性,增強智庫在調配智力資源方面的自主權,深化對現行課題管理、財務報銷、職稱評定等制度改革。

      三是鼓勵智庫多元化生長。通過建立混合型智庫,開展不同體制的智庫之間廣泛合作,打破部門界限,增強合力。促進智庫運行資金和信息渠道多元化,整體上促使智庫全面提升資政能力,既能知微見著,又有大局意識,提高智庫決策咨詢建言的科學性、戰略性與可操作性。

      報告認為,新時代的大門已經打開,要進一步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造就一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德才兼備、富于創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隊伍;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滿活力、監管有力的智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制度、進一步推動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加強智庫開放合作,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更好地承擔起新時代賦予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新職責、新使命。

      據悉,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自2014年起逐年發布上一年度的《中國智庫報告》,這是國內首份中國智庫報告,至今已有五年,報告始終立足當下,研究素材取自中國智庫發展的第一線。2017年6月,《2016年中國智庫報告》(英文版)在英國倫敦發布,這是在海外發布的第一本中國智庫報告,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2016、2017年中心連續兩年舉辦“上海全球智庫論壇”,推出《當代國際智庫譯叢》第一批三本譯著。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