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jī)看中經(jīng)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nèi)時(shí)政更多新聞 > 正文

    這就是上海!

    2018年11月05日 11:03   來源:新華社   

      陸家嘴夜景。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這里

      有一種魔力

      叫“愛了一萬年

      依然是初戀”

      洋房、咖啡

      人潮、燈火

      摩天大樓高聳入云

      小籠包香氣四溢

      穿著旗袍的姑娘搖曳生姿

      老唱片咿咿呀呀轉(zhuǎn)出聲響

      ……

      提到這里

      每個(gè)人腦海中都會浮現(xiàn)出

      無數(shù)迷人的故事

      

      華燈初上,上海夜景璀璨斑斕。新華網(wǎng)發(fā) 王正坤 攝

      這些故事來自上百年的光陰積淀

      從江南小鎮(zhèn)的安靜溫婉

      到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

      從國際化港口的往來忙碌

      到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時(shí)尚摩登

      數(shù)不盡的繁華過眼

      這里的魔力始終如一

      繁華之都上海一角,五光十色。新華網(wǎng)發(fā) 楊帆 攝

      讓人如癡如醉

      也讓人欲罷不能

      正是這種魔力

      人們習(xí)慣了這樣喚這里:

      “魔都”

      這就是上海!

      

      上海

      依水而建又向海而興

      上海的故事

      得從海上說起

      來來來

      儂來聽唔港呀~~

      上海外灘夜景

      一

      江流入海

      

      傍晚時(shí)刻的上海美景,云霞滿天。新華網(wǎng)發(fā) 王正坤 攝

      一萬三千里的云和月

      一萬三千里的風(fēng)霜和雨雪

      從格拉丹東雪峰跋涉而來

      到這里

      滾滾長江把自己融進(jìn)了東海的懷抱

      游船、焰火、彩燈與黃浦江兩岸的美景相映成趣。新華社發(fā) 朱嵐 攝

      水流的沖刷與滋養(yǎng)

      讓這里從滄海變成了桑田

      大約在6000年前

      現(xiàn)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

      

      大雪過后的黃浦江兩岸。新華網(wǎng) 吳愷 攝

      后來,一位翩翩佳公子的到來

      讓這里在斑駁的史書中有了自己的名姓

      相傳在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期

      這里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

      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

      所以,這里被叫做了“申”

      黃浦江徐匯濱江大道。

      名頭更響亮的那個(gè)名字

      則來自普通老百姓的智慧

      公元4至5世紀(jì)時(shí)的晉朝

      以捕魚為生的居民

      創(chuàng)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

      又因?yàn)楫?dāng)時(shí)江流入海處稱“瀆”

      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

      以后的流傳里,改“扈”為“滬”

      小漁村也在歲月中

      一番番改換了自己的容顏

      

      外白渡橋。新華網(wǎng) 梁鴻儒 攝

      這里當(dāng)然有歷史的厚重

      但細(xì)細(xì)講起來

      這里卻不是古城

      北宋淳化年間

      船只停泊于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

      南宋咸淳年間

      上海浦西岸有了市鎮(zhèn),定名“上海鎮(zhèn)”

      直到元朝至元二十九年

      上海鎮(zhèn)從華亭縣的區(qū)劃中分出

      上海縣正式設(shè)立

      這才是上海建城的開端

      遠(yuǎn)眺蘇州河兩岸。 鈕一新 攝

      長江有偉岸的身姿

      黃浦江有母親的細(xì)膩

      蘇州河里流過無數(shù)光陰

      淀山湖里盛滿好故事

      還有東海,一片茫茫

      這就是上海

      一座城,寫盡了江河湖海的傳奇

      無人機(jī)航拍上海沿江美景,江水被鍍上一層金黃。新華網(wǎng)發(fā) 王正坤 攝

      二

      名揚(yáng)四海

      從一個(gè)不起眼的海邊縣城

      到名揚(yáng)四海的“東方巴黎”

      上海歷史發(fā)展的那個(gè)轉(zhuǎn)折點(diǎn)

      在1843年到來

      

      開埠!

      這是被時(shí)勢裹挾的不得已

      這是被強(qiáng)行推入了全球化軌道

      可以想象,彼時(shí)的人們

      面對洶涌而來的洋人

      和從沒見過的各種洋玩意

      內(nèi)心里交織著多少驚恐和好奇

      外灘碼頭(1891年)。

      

      然而開放和包容的氣質(zhì)

      讓他們很快懂得了融會貫通

      1869年始有消防

      1876年鐵路通車

      1882年電燈齊明

      ……

      

      外灘的煤氣燈(左)和外白渡橋上的電燈(右)。

      城市的樣貌變了

      人們生活的細(xì)節(jié)也變了

      騎自行車、穿西裝、

      買沙發(fā)、喝咖啡

      看起來,上海是得風(fēng)氣之先

      而洋氣時(shí)髦的背后

      是這里掙脫腐朽桎梏的努力

      上海裁縫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設(shè)計(jì)的四款當(dāng)時(shí)最流行的時(shí)裝。

      中國現(xiàn)代工業(yè)始于上海

      建筑技術(shù)、工程技術(shù)

      河道疏浚技術(shù)及通訊交通技術(shù)等等

      接觸、介紹、傳播

      這些當(dāng)時(shí)先進(jìn)的科學(xué)技術(shù)

      上海也走在全國前列

      

      歷史照片為:上海郵政總局(現(xiàn)為上海郵政博物館)。張鋮 攝

      這里不僅是通商的大碼頭

      也是新思想與新文化的源頭

      在這里

      魯迅、郭沫若登船東渡、赴日求學(xué)

      在這里

      青年毛澤東目送蔡和森等人

      登上去往法國留學(xué)的輪船

      愛因斯坦、卓別林等世界名人

      也是從這里登陸,開啟訪華之旅

      

      洋房花園、衣香鬢影、輕歌曼舞

      這些大體構(gòu)成了遙想中的大上海

      然而一片軟款之下

      上海真正的底色是紅色

      上海的脊梁,挺得筆直

      

      航拍中共一大會址紀(jì)念館。新華網(wǎng) 梁鴻儒 攝

      這里

      是有初心的地方!

      興業(yè)路76號

      一幢看起來平平無奇的舊式石庫門建筑

      讓我們把時(shí)光撥回1921年7月

      在樓下的客廳

      一群年輕人圍桌而坐

      他們神情激動,討論熱烈

      他們干的是開天辟地的大事

      因?yàn)樗麄冋谟懻摰膬?nèi)容

      是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

      他們正在謀劃的

      是新中國的明天

      

      晨曦下的中共一大會址紀(jì)念館。新華網(wǎng) 吳愷 攝

      四行倉庫

      則收藏了另一段讓人銘刻的回憶

      那是1937年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

      日本侵略者的槍林彈雨

      嚇不倒中國人,也擊不垮中國人

      將士們拼盡血肉的奮戰(zhàn)

      把侵略者所謂“三個(gè)月滅亡中國”的狂言

      擊得粉碎

      也讓全世界

      看到了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

      四行倉庫航拍圖。

      三

      海納百川

      站在和平飯店的露臺,看上海灘的發(fā)展與變遷。新華網(wǎng) 吳愷 攝

      昔日

      江浙一帶居民來到上海落戶

      后來

      遠(yuǎn)渡重洋的外國人來到上海生活

      如今

      成千上萬的人才涌入上海

      這座城市見多了遷徙與變化

      也養(yǎng)成了自己謙和的脾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是一種獨(dú)特的文化氛圍:

      海派文化

      

      “萬國建筑群”

      是舊時(shí)光給上海打下的烙印

      黃浦江西岸的外灘

      連綿幾十幢建筑

      充滿歷史氣息的和平飯店透著歷史的厚重感。 新華網(wǎng) 吳愷 攝

      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

      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

      一眼望去

      百年滄桑盡收眼底

      

      若要尋平淡日子里的煙火氣

      得去石庫門找

      石庫門融合了江南建筑的風(fēng)格

      因?yàn)橛檬^作為門框材料而得名

      小朋友們在老弄堂里吃冰棍。 新華社記者 裴鑫 攝

      早期的石庫門

      按照“弄”“堂”“里”劃分單元

      小弄堂里有大文章

      青色的磚木墻壁和拱形大門背后

      曾經(jīng)藏著革命者的秘密活動

      和普通上海市民的辛苦度日

      停下腳步

      在這里,你能聽得見市聲

      那種熙熙攘攘、吵吵鬧鬧

      會讓人心下泛出親切的暖意

      文人、學(xué)者、藝術(shù)家們的創(chuàng)作

      在這里也有了不同的味道

      海上畫派對傳統(tǒng)中國畫進(jìn)行大膽創(chuàng)新

      海派京劇布景奇巧、絕活迭出

      還有《子夜》里那幅紛繁的舊上海圖景

      張愛玲筆下“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倩影

      種種精美繾綣

      讓人心旌搖曳

      

      歷史照片為:20世紀(jì)20年代的南京路。張鋮 攝

      上海的味道醇厚

      濃油赤醬,甘腴甜潤

      是本幫菜的特色

      草頭圈子、紅燒肉、響油鱔糊、爆河蝦

      濃厚口感里包裹的

      是對生活的仔細(xì)體認(rèn)

      

      上海的味道也綿長

      土豆色拉、炸豬排配辣醬油、羅宋湯

      “老克勒”們的生活跟隨時(shí)代變遷

      多少舍棄了些東西

      唯獨(dú)在吃這件事情上

      一點(diǎn)不馬虎

      四

      海闊天空

      傍晚時(shí)刻的上海美景。新華網(wǎng)發(fā) 田橫 攝

      作為一座城

      上海的歷史不長

      但上海一直在創(chuàng)造歷史

      長江入海口南側(cè),黃浦江東岸

      一片1210平方公里的土地

      是上海浦東新區(qū)

      第一個(gè)保稅區(qū)、

      第一個(gè)綜合配套改革試點(diǎn)、

      第一個(gè)自貿(mào)區(qū)……

      在改革開放進(jìn)程中

      “浦東”兩個(gè)字,代表了無數(shù)的奇跡

      無人機(jī)“飛閱”上海中心。新華網(wǎng)發(fā) 王正坤 攝

      金茂大廈、環(huán)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

      這些你追我趕的地標(biāo)

      標(biāo)注了上海的新高度

      一分鐘里

      首飛的國產(chǎn)大飛機(jī)C919飛出5000米

      “魔方-2”超級計(jì)算機(jī)

      可完成24000萬億次浮點(diǎn)運(yùn)算

      這些出眾非凡的智慧

      創(chuàng)造出上海的速度

      傍晚時(shí)刻的上海立交橋。新華網(wǎng)發(fā) 田橫 攝

      

      成就背后

      高速發(fā)展、快節(jié)奏的生活里

      是無數(shù)普通人付出的汗水與努力

      上海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膰H經(jīng)濟(jì)、金融中心

      是貿(mào)易、航運(yùn)、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

      和綜合交通樞紐

      但同時(shí)

      上海也是無數(shù)人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的朝夕

      他們懷著又愛又恨的心打拼

      一面安放自己的青春與夢想

      一面經(jīng)營著柴米油鹽的瑣碎

      

      上海可能很復(fù)雜

      

      有人說這里太精明

      和上海人吃飯

      AA制不說

      錢數(shù)甚至?xí)愕綆酌珟追?/p>

      

      也有人說這里有點(diǎn)“冷”

      在上海交往

      大家都是“泛泛之交”

      沒有熱絡(luò)的掏心掏肺

      

      還有人說這里有些壓抑

      辛苦加班到凌晨

      也只能回到租住的小屋

      給自己的泡面里加個(gè)蛋算作安慰

      

      但其實(shí),上海也簡單

      

      商業(yè)文化背景下

      契約精神和理性是上海的特質(zhì)

      守時(shí)、敬業(yè)、重規(guī)則、講信用

      合作前的“斤斤計(jì)較”

      是為了日后雙方的“色色— —”(舒舒服服)

      

      開明開放的心態(tài)

      讓上海人尊重多元、看重自由

      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界限

      不過分親近

      也是彼此間的一種理解

      燈光璀璨,車燈組成的車流駛向東方明珠。

      上海很小

      6340.5平方公里的面積

      在4個(gè)直轄市里只能屈居末尾

      上海陸家嘴的夜景鳥瞰。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上海也很大

      足夠每一個(gè)人施展自己的才華

      這里世界矚目

      這里就是世界

      

      魔都之窗。 鈕一新 攝

      2010年

      上海舉辦了

      迄今規(guī)模最大的世博會

      雪后的中華藝術(shù)宮和世博園有著別樣的美。新華網(wǎng) 吳愷 攝

      如今

      上海又迎來

      首屆中國國際進(jìn)口博覽會

      

      中國國際進(jìn)口博覽會舉辦場地——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新華社記者 凡軍 攝

      它是全球第一個(gè)

      以進(jìn)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

      也是國際貿(mào)易發(fā)展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

      

      觀海胸襟闊

      明月共潮生

      

      這就是“魔都”!

      這就是上海!

      來源:新華網(wǎng)、新華社上海分社

      出品人:田舒斌 姜微

      總監(jiān)制:郭奔勝 季明

      策劃:劉洪 顧梅

      監(jiān)制:陳璟春

      作者:董靜雪 郭慕清 王若宇

      編輯:梁甜甜 沈梅 文星月

      校對:谷朋 王帥

    (責(zé)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