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銘記是最好的告慰,更是奮進的動力

    2020年12月13日 20:38   來源:解放軍報   解放軍報

      銘記是最好的告慰,更是奮進的動力

      ——寫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張曉君

      今天,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拉響的警報聲,回蕩在南京上空,鳴響在每一名國人的心中。

      這是一段需要不斷被銘記的歷史。在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30萬同胞慘遭殺戮!30萬!這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由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喜怒哀樂的生命組成,每個生命的身后原本都有著一個鮮活的人生!縱然時間有平復一切創傷的能力,可這種刻骨銘心的巨創,卻在這一天呼嘯而來,隱隱作痛。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馬鴻祥、朱秀英、姚秀英、蔣淑萍、孫晉良先后離世,截至目前,記錄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幸存在世者僅剩73人。幸存者的離世是否會帶著歷史記憶遠去?侵略者的槍炮聲和南京城內的哀鴻遍地是否會流逝在時間的長河里?

      這段歷史的沉重,不是似水流年所能夠沖淡的。國家公祭,為我們敲響振聾發聵的警鐘,以國家名義的公祭儀式傳遞中國人不忘屈辱、守護和平的堅定信念。時間讓見證者漸漸凋零,但是銘記歷史者卻生生不息!我們看到,這一天無數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發起祭奠。事實證明,83載的歲月長河,滌蕩不盡滾滾長江里的鮮紅血痕,沖刷不掉我們銘刻在骨子里的歷史記憶,腐蝕不了我們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們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是一次回溯苦難的精神洗禮。83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國家日新月異,我們的民族步履堅實的走在復興之路上。當歷史與現實在這一刻相遇,幸福安穩替代了流離失所、自立自強替代了任人宰割、國力強盛替代了積貧積弱。歷史告訴我們,淚水澆不開和平之花;現實也告訴我們,和平只能靠捍衛。歷史的苦難沒有讓中國人民頹廢倒下,反而讓中國人民更加奮發圖強;歷史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過去,也激發了我們創造輝煌的潛能。

      今天,我們以國家公祭日的形式悼念,是對前行之路的鞭策。83年后的今天,銳意進取讓我們闊步向前!涵蓋15個成員國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全球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第三屆進博會的如期開幕,不僅傳遞出強大的中國信心,凸顯中國的責任擔當,更讓世人看到中國疫情防控高水平和經濟強大韌性;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疫情的重擊之下,脫貧攻堅依舊穩步推進……中國一步步邁好自己的步伐。

      在曾經被侵略者蹂躪的這塊土地上,在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這塊土地上,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這是對歷史最深沉的祭奠、對先輩最好的告慰,更是對遇難同胞最深切的哀思和最莊重的祭奠。

      83年過去了,有些變化滄海桑田,而有些追求和夢想卻始終如一。

    (責任編輯:符仲明)

    銘記是最好的告慰,更是奮進的動力

    2020-12-13 20:38 來源:解放軍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