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1日訊(記者 宋雅靜)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回顧2004年至2023年,我國連續20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更首提“農業強國”。如何推進“農業強國”,加快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岷江村黨委書記陶勛花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建議加快發展創意農業,壯大培育縣域富民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從加強鄉土文化保護、發展創意農業新業態、強化創意人才培養等多方面著手。
扎根農村十多年,陶勛花代表帶領村民推進產業轉型、完善鄉村治理,走出了一條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她講到:“當前創意農業和鄉村旅游增速很快。成都通過突出綠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態田園底色、守住鄉土文化本色,高質量打造中國天府農博園、創建社區美空間、舉辦農博會和創意農業國際發展論壇,推動創意農業和休閑旅游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成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萬元大關,全市家庭農場數量超過10000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營業收入超過3500億元,帶動效果不斷呈現和增強。”
就目前各地在發展創意農業過程中,存在功能單一、主題不明、創意不突出等問題,陶勛花代表建議:
全面加強鄉土文化保護。要加強特色文化發掘,打造一批田園康養基地和田園式花園式鄉景基地,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文物古跡、農業遺跡、灌溉工程等農業物質遺產,傳承好民族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戲曲曲藝、漁歌、漁港文化等非物質遺產。
全面發展創意農業新業態。圍繞農博會展、農商文體旅科主導產業和配套產業,加快推進農耕文明博物館、農博酒店等博覽載體建設。舉辦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推介活動,開發“看鄉景”,“品鄉味”產品、“享鄉俗”產品、“憶鄉愁”產品,打造一批田園康養基地和田園式、花園式鄉景基地。
強化創意人才培養。探索完善創意人才駐村制度,創造性地柔性引進各類創意人才資源。重點培育、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重點培育現代鄉村企業家、“小巨人”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才,支持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以及離退休人員、專業人員等返鄉入鄉創業,鼓勵“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和能工巧匠在鄉創業。
此外,她還就全面建立完善創意農業政策扶持體系、提升創意水平、推進創意下鄉、實施創意農業精品工程、強化指導服務等給出了具體建議。
她希望,充分發揮創意農業的獨特優勢,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