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美出手救市難保銀行體系穩定

    2023年05月09日 05:54   來源:經濟日報   

      繼硅谷銀行、簽名銀行破產關閉之后,美國第一共和銀行也難逃被接管收購的命運,看似已平息的美國銀行業重現危機。盡管美國監管部門屢屢出手救市,并多次發聲安撫,卻依然難以確保美銀行體系的穩定。

      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第一共和銀行發布財報顯示,該行一季度主要業績指標顯著惡化,存款總額環比大幅下降40.8%,一季度存款實際流失超過1000億美元。財報公布后,25日和26日該行股價分別暴跌近50%和30%,隨后傳出美聯儲、財政部著手救市的消息。5月1日,加利福尼亞州金融保護和創新局關閉美國第一共和銀行,同時指定銀行業監管機構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接管該行,當天,FDIC與摩根大通簽訂相關協議,由后者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和絕大部分資產。

      第一共和銀行被宣布接管之后,美聯儲和摩根大通方面先后釋放積極聲音試圖安撫市場。5月3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貨幣政策例會結束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稱,美國銀行業健康并富有韌性。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則對外表示,銀行系統“非常非常健全”,并認為收購第一共和銀行“有助于穩定系統”。

      不過,美國市場的反應與監管部門樂觀的調門大相徑庭。收購消息公布后,銀行業股價持續下行,多只股票出現暴跌熔斷,西太平洋合眾銀行、阿萊恩斯西部銀行等中小銀行也先后傳出要出售資產的流言。5月3日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后,包括摩根大通、花旗、美銀、富國在內的美國銀行股全線下跌,美股大型銀行和地區銀行指數齊創兩年半最低。在銀行股持續動蕩之際,美國監管部門坐立不安,開始將矛頭指向做空方。4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正評估銀行股近期動蕩是否遭“市場操縱”。同時,要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強化監管的呼聲也漸高。

      “蒼蠅不叮無縫蛋”。有分析指出,做空或許是美國銀行股暴跌的直接誘因,但更要看到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國經濟基本面前景堪憂以及接管第一共和銀行舉措失當等因素對銀行業的深層次沖擊,這些因素為做空美國銀行股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溫床”。

      首先,美聯儲持續10輪、幅度高達500個基點的加息力度,讓多年來早已習慣寬松信貸條件的美銀行業極不適應。一方面,利率持續攀升令許多銀行儲戶為追求高回報將資金改投他處,存款流失又迫使銀行不惜以高成本吸納資金以確保流動性,這使得許多中小銀行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融資成本高、盈利水平低問題。另一方面,持續加息也讓銀行持有存款成本增加,這對銀行利潤的損害同樣不小。5月2日,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成員希瑟·布希稱,美聯儲希望用加息舉措平抑通貨膨脹,但此舉“正對銀行業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一季度美國經濟超預期放緩,正在強化各方關于美國經濟面臨衰退的認知。美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1.1%,大大低于市場預期的2%。有分析指出,加息、通脹高企和信貸緊縮的滯后影響正在逐漸顯現,不僅嚴重沖擊房地產、制造業等領域,也正在波及銀行業。

      此外,第一共和銀行被摩根大通收購后,投資者的疑慮不降反增。有分析認為,摩根大通在收購時的資產估值是否合理姑且不論,僅僅是“摩根大通沒有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企業債和優先股”這一項,就意味著銀行股東和債券持有人的利益遭受嚴重損失,對投資者造成的心理沖擊不容忽視。收購之后的銀行股大跌,未嘗不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自保之舉。

      美國債務上限懸而未決,則是影響市場穩定的另一重要因素。美財政部長耶倫5月1日警告,美國可能最早于6月1日出現債務違約。由于誰也無法承擔債務違約的后果,民主、共和兩黨圍繞債務上限的極限撕扯,其中政治斗爭的成分更大。不過,在當前高利率條件下,即便美國解決了債務上限爭端,如何解決高額債務帶來的利息償付問題,恐怕會很快擺上桌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

    (責任編輯:馮虎)

    美出手救市難保銀行體系穩定

    2023-05-09 05:54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