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畜禽種業邁出歷史性一步

    2023-06-27 06:00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馮虎)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畜禽種業邁出歷史性一步

    2023年06月27日 06:00   來源:經濟日報   

      我國自主培育的種雞首次走出國門。近日,北京華都峪口禽業自主培育的沃德188快大型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雞,由北京起飛運抵坦桑尼亞。這顯示了畜禽種業的實績,進一步堅定了種業振興的信心。

      白羽肉雞曾是畜禽種業的痛。這種雞并非本土品種,相比我國傳統的黃羽肉雞,飼料轉化率高、生長速度快。盡管在我國只有40多年的養殖歷史,但白羽肉雞已成為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2021年,我國白羽肉雞屠宰量超65億只,然而祖代種雞全部依賴進口,成為行業發展的切膚之痛。種源受制于人,不僅存在“卡脖子”的潛在風險,也存在原產地突發疫情導致的引種中斷風險和生物安全風險,更有喪失定價權、成本高等現實問題。

      種源安全關系國家安全,畜禽種業是種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現代畜禽養殖業起步晚,高性能遺傳素材積累基礎薄弱,一些畜禽品種與國際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對育種團隊來說,選育一個突破性畜禽品種,動輒耗費億元級投資和十多年光景,還面臨巨大的市場風險。因此,推動種業振興,必須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控風險,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十年磨一劍,憑借育種企業和科研人員的努力,昔日“卡脖子”的手指正一根根被掰開。2021年年底,3個國產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審定,結束了白羽肉雞種源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這3個品種性能與國際先進水平不相上下,產品特性更符合中國人消費習慣?梢哉f,我國白羽肉雞育種技術總體已躋身國際并跑水平。然而,品種通過審定只是第一步,只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

      長遠看,國產品種必須通過產業化應用才能發揮價值,走出國門正是產業化應用的高級階段。白羽肉雞祖代種雞的寡頭壟斷特征明顯,全球90%以上被兩家歐美企業控制。與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的國際壟斷集團相比,我國種業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許多硬仗要打。經過市場推廣,目前我國白羽肉雞品種在國內市場份額占比超過15%。面對國產白羽肉雞品種的崛起,國外企業勢必會調整策略。我國畜禽種業必須彌合科技和經濟“兩張皮”,加快產業化步伐。

      我國種業不乏成功逆襲的案例。例如,我國蛋雞品種20多年前也基本被國外品種壟斷,后來通過產學研合作培育新品種,加強疾病凈化和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國產品種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目前已實現自主可控。又如,我國南美白對蝦育種起步晚,種質資源嚴重依賴國外進口。2022年,廣東南美白對蝦兩個新品種獲得審定,打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相比蛋雞,我國肉雞產業規模更大,企業實力更強,完全有能力取得更大成就。

      獲得市場認可的突破性品種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科技創新的產物。伴隨商業化育種體系的建立,從引繁推一體化到育繁推一體化,不單是突破了核心種源“卡脖子”技術,更為產業鏈裝上了“大腦”,可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決定育種方向。我國白羽肉雞育種企業提出力爭到2030年市場占有率超過50%。為此,今后要在穩定生產性能和提升種雞質量上下功夫,在培育適合我國烹飪習慣的新品種上做文章。

      今年是種業振興行動“三年打基礎”的關鍵一年。截至目前,我國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國家農作物、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畜禽種質資源庫開工建設,在夯實資源基礎上邁出重要一步;構建了國家種業振興企業陣型,國家級種業基地供種保障率提高到75%,在培育種源保障能力上邁出重要一步。國產白羽肉雞品種市場占有率超過15%并走出國門,則在種源攻關上邁出重要一步。

      “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這是種業振興行動的要求。堅信,假以時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系列畜禽種源,不僅能保障中國人吃得更好,而且必將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