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群策群力共創美好未來——記智庫交流專題論壇

    2023-10-19 08:17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符仲明)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群策群力共創美好未來——記智庫交流專題論壇

    2023年10月19日 08:17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童云斐

      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智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0月18日下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辦,新華社研究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承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智庫交流專題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來自40多個國家的200多位與會嘉賓圍繞論壇主題“共同的機遇,共享的未來”積極探討、深入交流,形成了多項共識。

      集聚眾智

      論壇上,《關于加強“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倡議》正式發布。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各方應以本屆論壇為契機,深化共識,攜手并肩,以高質量國際智庫合作,助力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加強共同研究,鼓勵各國智庫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共同探索“一帶一路”的實踐路徑和未來方向;推動學術交流,積極開展“一帶一路”主題活動,持續拓展“一帶一路”研究合作網絡;共享最新成果,積極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為推進合作提供更多有益參考;促進文明互鑒,更多開展“一帶一路”主題人文交流活動,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諧共生。

      論壇同時見證了《“一帶一路”發展學》智庫報告的發布。新華社社長傅華表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促進國際合作與和平發展的重要平臺,也是智庫研究的一座“富礦”。智庫應當加強對這一重大主題的研究和闡釋,推出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更高水平邁進,貢獻新的智慧和力量。

      肯尼亞非洲之角戰略研究所主任哈桑·坎尼杰呼吁:“當前世界面臨多重嚴峻挑戰,智庫是生成思想的機構,我們不能只生產產品,也應該去影響政策,推動形成公共意志,以此引導我們共同的未來。”

      “‘一帶一路’建設越是拓展成熟,越需要群策群力。”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高翔表示,希望各國智庫加強交流與合作,在組織開展課題聯合攻關、擴大國際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分享數據信息和聯合發布科研成果等方面,開展更多積極有益的合作。

      合作共贏

      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不僅給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

      “不僅是雙贏,而且是贏贏贏贏贏!”談及對“一帶一路”理念的理解,匈牙利央行行長馬托爾奇·久爾吉的生動發言引起了與會嘉賓的共鳴。他表示,有別于“贏者通吃”的過時理念,“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共贏。

      波蘭前副總理格熱戈日·科沃德克在論壇上表示,經過10年發展歷程,“一帶一路”倡議強有力地證明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未來的經濟全球化將更趨包容。“這種包容性的經濟全球化,會讓更多國家及其人民相互聯通、共同發展。”格熱戈日·科沃德克說。

      克羅地亞前總統伊沃·約西波維奇在發言中將中國比作“經濟繁榮的發動機”,他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影響,這對中國和其他所有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來說同樣重要,“我們的國家很小,但很美。我們也有‘一帶一路’項目,雖然總量不多,但很多都已經完成了。比如在我們國家建了非常漂亮的大橋,非常短的時間內就建好了,這讓我們嘆為觀止”。

      “實現工業化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美好愿景,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表示,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惠及能源、交通、電信等一批項目,基本形成“陸海天網”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格局,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約束正在打破,為促進產能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濟日報記者 童云斐)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