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探索用活非遺資源高招

    2024-04-08 06:16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探索用活非遺資源高招

    2024年04月08日 06:16   來源:經濟日報   覃皓珺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年至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名單。其中,既有傳統老字號,也有科技、文創類新企業,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各地“以產促保”活用非遺資源的高招。

      活用非遺資源能賦予地方產業獨特競爭力。比如,當前食品品牌更迭加速、商品日趨同質化,但重慶涪陵、福建沙縣等地企業,仍憑借獨特的制作工藝,增添了應對市場快速變化的底氣。

      用好創新技術、搭建合作平臺,有利于開拓非遺產業發展空間。近年來,在相關部門、企業與商業平臺的共同努力下,涌現出不少與科技、文旅、電商等領域結合的非遺新項目。這些項目既為非遺資源賦予了能量和流量,也給了傳承人擁有更高收入、更好生活的機會。產業興旺發展推動物質精神雙豐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對非遺資源的保護和傳承,方能進一步釋放非遺資源潛力。

      如何保持非遺資源核心競爭力,考驗著將傳統非遺與現代經營深度融合的能力。我國非遺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不僅實際傳承情況差異較大,同類項目在不同地域也各有特點。當前,針對一些難以形成標準化流程、產業化規模的技藝,仍需在深度挖掘特色的基礎上,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適應新需求、創造新需求。因此,“以產促保”不能生搬硬套,必須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比如,“南京金箔鍛制技藝”除了傳統的貼金裝飾功能,其核心工藝還被應用在航天科研領域,彰顯了非遺資源“跨界”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探索活用非遺資源的各種新招高招,都要立足其文化與經濟雙重屬性。唯有堅守匠心、腳踏實地,讓產品實力與非遺文化彼此滋養,才能贏得市場勝機。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覃皓珺)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