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擘畫太空探索新篇章

    2024-10-20 06:16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擘畫太空探索新篇章

    2024年10月20日 06:16   來源:經濟日報   

      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提出了我國擬突破的五大科學主題,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畢竟,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誰不想知道宇宙如何起源演化、地球之外有無智慧生命呢?看到“發現宜居類地行星”這類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常見任務被列入現實中的國家發展規劃,“未來已來”的感覺便油然而生。

      這是中國空間科學領域首個國家層面統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就像是給我們的空間科學事業畫出了一張通往星辰大海的航線圖。規劃提出了3個“小目標”:到2027年,空間科學研究水平整體躍升;到2035年,重點方向躋身國際前列;到2050年,重要領域國際領先,成為世界空間科學強國。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世界航天強國就開始制定國家層面的空間科學規劃。如今,我們也有了這樣的規劃。它不僅是一份文件,更是一份承諾,向全世界宣告,我們要在空間科學領域大干一場。未來的宇宙探索,中國不僅要參與,還要領跑!

      萬丈高樓平地起。實現宏偉的目標,需要先奠定堅實的基礎。從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現狀看,確實也到了制定這樣一個規劃的時候。

      近年來,我們建成了中國空間站,月球探測屢戰屢勝,火星探測一氣呵成,“悟空”“墨子”“慧眼”等多個空間科學衛星成功發射,空間科學進入創新發展的快車道,原創成果呈現多點突破態勢。在暗物質粒子探測、量子力學檢驗、高能天體物理實驗、太陽“一磁兩暴”觀測、高能時域天文觀測、月球形成與演化、火星環境與地質構造、空間環境下的物質運動規律和生命活動規律等方面,中國科學家都取得了重要的科研進展和成果,深化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標志著我國正在走近世界空間科學舞臺的中央。

      目前,與世界航天強國相比,中國空間科學衛星數量較少,產出的重大標志性成果還不夠多,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制定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有助于我國空間科學工作進一步錨定目標、統籌力量,從而在有基礎、有優勢的領域盡早取得更多世界級的重大科學成果。

      當然,在規劃一步步落實過程中,未來的受益者,將遠不止空間科學。

      航天活動通常包括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三方面,三方面相互支撐、聯系緊密,其中空間科學又是最基礎和最前沿的?臻g科學探索宇宙奧秘、拓展人類認知邊界,能帶動空間技術的發展?臻g技術以各種“國之重器”支撐空間科學的研究,能幫助科學家進行更深入的空間探索。空間應用是空間科學和技術發展的直接成果,能為人類社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航天活動進入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軌道。

      可以預見,隨著規劃中3個“小目標”的逐一實現,未來的宇宙一定會有更多中國身影,未來的中國也將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推動全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和利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佘惠敏)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