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激發國有車企創新活力

    2025-01-11 06:26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激發國有車企創新活力

    2025年01月11日 06:26   來源:經濟日報   

      民營車企通過創新驅動和產業鏈優勢,構建起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引領力。部分國有車企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稍顯滯后,亟待加快改革步伐。一方面,要加大技術研發創新;另一方面,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

      歲末年初,關于幾大國有車企的新聞頻上熱搜。

      一汽集團宣布,調整一汽-大眾管理層。集團副總經理兼任一汽-大眾總經理,直接管理旗下合資公司。

      東風汽車集團召開總部職能部門調整啟動會,宣布總部定位由戰略管控向“運營+統籌”轉型,對自主乘用車業務實施運營。據稱,新的總部組織機構強化運營統籌,職能清晰、扁平高效,將為東風汽車“三個躍遷,一個向新”的五年奮斗目標以及2025年經營目標的達成,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

      廣汽集團決定整合傳祺與埃安營銷領域,設立品牌營銷本部,負責集團旗下自主品牌傳祺、埃安、昊鉑的大客戶業務,統籌三大品牌市場營銷、整車銷售、渠道建設和售后服務、新媒體營銷等工作。之前,廣汽集團啟動“番禺計劃”,已將總部遷往番禺汽車城,并同步實施管理模式和組織機構的深度改革,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上述新聞備受輿論關注,在于國有車企釋放出加大改革力度的信號。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疊加價格戰與流量戰,不僅重塑著汽車產品的屬性和產業鏈,也在重塑市場競爭格局。在這一變革中,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憑借新能源先發優勢,迅速搶占市場份額。一個突出標志就是,2024年比亞迪以427.21萬輛的銷量超越上汽集團,奪得國內汽車企業年度銷量冠軍。

      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折射出企業綜合實力的位移和對產業變革趨勢的把握。如果說,早年國有車企的市場競爭優勢更多依賴與外資品牌建立合資公司,并引進和推出頗受市場青睞的傳統燃油車型,今天這個優勢已不復存在。目前,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民營車企,通過創新驅動和產業鏈優勢,實現了智電汽車產品力的持續提升和品牌力的不斷進階,構建起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和產業引領力。相比之下,部分國有車企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稍顯滯后,亟待加快改革步伐,激發創新活力。

      一方面,要加大技術研發創新。汽車是一個高度依賴技術創新驅動的行業。國有車企應充分認識到產業變革正驅動汽車產品發生全方位變化:基于電動化和智能化,汽車產品正成為軟件定義、數據驅動、自我進化的新物種,從而逐漸替代傳統燃油汽車,其影響將遠超此前智能手機對功能手機的替代。沒有高強度的研發投入,很難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產品迭代和體驗升級。

      另一方面,要加快體制機制創新。面對國有車企,特別是中央汽車企業因受當期利潤考核等體制機制影響,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上不夠快的現實問題,去年國務院國資委提出,對3家中央汽車企業進行新能源汽車業務單獨考核,并且不再考核企業的當期利潤,而是考核技術、市場占有率以及未來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企業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動力。不過,相較快速變化的市場,相較民營車企的活力,當前國有車企市場化應變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并不高。如何建立更加扁平化的管理架構,減少管理層級,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薪酬體系,完善考核激勵機制,還需要國有車企勇于探索創新。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