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穩就業穩經濟政策工具箱再次“上新”,一套支持就業、穩定外貿發展、促進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營造穩定發展良好環境的“組合拳”,與去年9月一攬子增量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部署任務形成接續,將進一步放大政策組合效應、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有力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今年一季度,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08萬人,同比多增加5萬人,快于時序進度。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銀發經濟等領域,正在創造較多就業機會。
然而,一些挑戰也不能忽視。2025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6月份即將迎來就業高峰,還有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就業,就業總量存在壓力是一個客觀事實。外貿承壓,對我國出口企業及相關就業崗位帶來沖擊;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導致部分低技能崗位減少;新興產業雖然人才需求強勁,但培養規模有限,難以滿足需求。這種結構性矛盾表現為部分畢業生難以找到心儀工作,而許多企業又面臨“招工難”困境。
面對新的穩就業形勢,政策“組合拳”一方面發力“擴容”,注重多渠道挖掘就業崗位,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消費新熱點打造、重點工程項目實施、基本民生服務提供等重點領域,出臺激勵政策,加大崗位釋放力度,積極拓展新的就業增長點;另一方面發力“增效”,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啟動就業服務攻堅行動,拓展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渠道,加大以工代賑支持,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職業技能培訓針對性,幫助重點群體提高求職競爭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推進和落實穩就業政策,需要協同發力。但有一點毋庸置疑,解決就業問題根本要靠發展。發展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提供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從而把就業“蛋糕”做大。這就需要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強化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決策共商、效果共評,推動財政、貨幣、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與就業政策協調聯動、同向發力,把政策紅利實實在在送到經營主體和群眾手中。一業一策、一企一策,對企業加大擴崗支持,降低外貿企業內銷成本,保障中小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穩住企業就穩住了就業、穩住了市場、穩住了經濟。
緊扣發展所需、企業所盼、民生所急,這一套政策“組合拳”,既是對當下挑戰的精準回應,更是對長遠發展的謀篇布局。支持就業、穩定外貿發展、促進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營造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既需要針對眼前難題打幾場“攻堅戰”,成熟一項、出臺一項,也需要發起“持久戰”,組織起一環扣一環、一棒接一棒的持續攻勢,實現穩預期、強信心與穩經濟的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我國是人口大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穩就業穩經濟的壓力始終存在。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確定性明顯加大,穩就業穩經濟的挑戰始終嚴峻。面對“千難萬難”,常態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預研儲備,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把政策含金量轉化為發展高質量,我們有信心迎戰一切風浪挑戰,實現既定戰略目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