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數說經濟】西部吸引力為何越來越強

    2025-05-30 06:38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符仲明)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數說經濟】西部吸引力為何越來越強

    2025年05月30日 06:38   來源:經濟日報   

      為什么“西”引力越來越強?是我國一以貫之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巨大魄力、持續向“新”向“綠”凝聚起的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讓西部地區發展有了無限想象空間。

      近期,西部地區重磅活動不斷: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期間,西部各方與國內外投資者共簽約投資合作項目416個,投資金額3543億元;在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247個重大項目簽約,其中來自東部省市的產業項目110個;第九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線下參觀人數突破22.5萬人次,展商數量、展品種類、商務匹配等多項指標再創新高。在成都、重慶、西安分別舉辦的3場國際盛會,從不同角度展現出西部地區的發展活力。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廣袤的西部地區越來越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青睞的創新創業熱土。

      今年是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5周年。25年,變化有多大?以西博會為例,2000年5月份的首屆西博會,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客商共138人參展。今年的第二十屆西博會,吸引了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7個省區市的3000余家企業參展,僅國家館數量就突破了20個。

      我國西部地區包括12個省區市,擁有全國七成以上的國土面積和近三成的人口,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從基礎設施建設到生態環境保護,從脫貧攻堅到產業升級,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始終與西部地區發展實際緊密貼合、步步深化,一個“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正在形成。西部地區經濟加速追趕,有力推動了區域協調發展,擴展了我國經濟的戰略回旋空間。2024年我國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西部地區占據6席。

      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區位劣勢曾經是西部地區參與全球貿易的最大障礙,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西部地區從開放的“后衛”變成“前鋒”,西部陸海新通道已通達127個國家和地區的563個港口。2024年,西部地區12個省份貨物貿易進出口首次突破4萬億元,同比增長8.3%。作為西部地區代表性省份之一,2024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資(FDI)到資26.1億美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今年前4個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6042列,其中西部省份開行量占比超過一半。

      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過去西部經濟弱,主要弱在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區牢牢把握發展機遇,依托資源稟賦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統籌推進承接產業轉移與產業轉型升級,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目前已打造出新材料、生物醫藥等9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電子信息、航空等5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今年的西博會上,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綠色能源、生物技術、新型顯示等前沿領域一批突破性成果亮相,彰顯西部創新力量。

      從生態脆弱到綠色屏障。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西部地區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到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累計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超過3.2億畝,長江干流、黃河干流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高水平保護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生態農業、綠色低碳、文化旅游等產業加快發展壯大,生態紅利持續轉化為西部地區的發展紅利。

      為什么“西”引力越來越強?是我國一以貫之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巨大魄力、持續向“新”向“綠”凝聚起的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讓西部地區發展有了無限想象空間。當前,西部地區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比如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科技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營商環境等方面還需改善。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堅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落差的勢能將會轉變為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作者:熊麗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