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持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今天的中國,從城市到鄉村,全社會思想覺悟、文明素養持續提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不斷涌現,當代中國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修復高級技術工——郭漢中。他用41年時光喚醒6000余件沉睡文物,讓古蜀文明重放光芒;以匠心為筆,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架起橋梁;更以傳承為責,為文物修復事業培育新生力量。

這段時間,郭漢中正帶著徒弟們修復一件青銅面具。從1987年起,郭漢中就參與到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的修復工作中,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一號青銅神樹就是他和他的師父楊曉鄔一起修復的。這件近4米高的文物出土時已碎成200多塊殘片,完全看不出原貌。沒有參考樣本,他們就用“笨辦法”,先將海量殘片進行分類,再結合殘片的大小、材質、顏色、缺陷等具體特征,辨析其原本位置,用傳統錫焊法結合創新的鉚接、灌注工藝進行拼接,歷時6年,終于讓青銅神樹涅槃重生。



發明工具上百種 讓文物修復事半功倍
在整個三星堆博物館展廳里,包括青銅大立人、青銅鳥足神像、青銅神壇等在內的6000多件珍貴文物,都在郭漢中的手中重煥光彩。

因此,郭漢中根據不同文物的病害問題,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自己動手發明制作了各類工具上百種。他研發出蠟模固型技術,在2019年末新發現的三星堆祭祀坑象牙提取中,讓數百根糟朽象牙安全出坑。

在郭漢中眼里,技術從來不是個人財富。他對徒弟們傾囊相授,要求徒弟們“左手握焊槍,右手敲代碼”,既傳承手工拼合的“笨功夫”,又掌握三維掃描等“新武器”。他還牽頭成立了“文物修復技能大師工作室”,從清理泥土的細微手法到焊接茬口的精準操作,從推行跨學科培養模式到以新祭祀坑發掘為實戰課堂,“零誤差”“跨學科”的培養模式,讓一批年輕修復師迅速成長為多地文博骨干?!耙驗楦杉夹g就是接觸越多,經驗越豐富,通過我們的手讓更多的文物展現在觀眾面前,讓中華文化發揚歷史價值和精神價值?!惫鶟h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