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南非果香飄萬里

    2025-06-15 06:33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南非果香飄萬里

    2025年06月15日 06:33   來源:經濟日報   □ 林家全

    南非是非洲水果出口大國,水果資源非常豐富。

    從產季上看,南非全年幾乎每個月份都有應季水果成熟。譬如,在北半球水果供應較為緊張的1月份,南非就有蘋果、梨、芒果、桃子、菠蘿等多個品種集中上市。從產區來看,南非境內大部分區域都有水果種植產業,南部海岸地區水果資源更是極為豐富。

    南非水果出口行業在全球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這一成就離不開該國水果出口業的先驅——莫爾特諾兄弟的卓越貢獻。

    早在1841年,兄弟幾人的父親——約翰·莫爾特諾就嘗試將干果出口至澳大利亞。盡管首次嘗試因船只失事而失敗,但也為整個家族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研究者稱,其后人在連續幾個代際間一直對水果(果干)出口抱有極大的興趣,并作出了一系列成功探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了父輩的啟發。

    1892年,莫爾特諾兄弟中的珀西在經歷了多次挫折后,終于成功將南非出產的桃子運至英國倫敦,并在科文特花園市場里出售,這標志著南非水果出口貿易正式起步。

    1903年,莫爾特諾兄弟中的另外兩位——愛德華和哈里,又在鄰近南非第二大城市開普敦的埃爾金山谷嘗試種植蘋果和梨,并取得成功。隨后,他們再接再厲,一方面迅速擴大種植規模,另一方面建立起業務覆蓋整個山谷的大型水果種植企業。直到今天,埃爾金山谷仍貢獻了南非約60%的蘋果產量,是全國最大的蘋果產區。

    由于出口的需要,莫爾特諾兄弟很早就意識到農業及上下游產業相關技術的重要性,成了那個年代南非少見的“技術控”。比如,他們雖然沒有現代育種技術“傍身”,卻很重視品種篩選,他們會將不同地區的蘋果種子帶到山谷中種植,而后挑選出最合適的品種大規模推廣;又比如,他們一直很關注其他國家取得的技術突破,于1934年引進并建造了南非首個商業化的具有溫度控制功能的“氣調儲藏設施”,從而延長了水果的保鮮期;還比如,他們大力推廣冷鏈儲運技術,使南非水果能夠在非產季時供應國際市場,有效提升了果品的出口競爭力。

    如今,南非已成為南半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果樹種植面積約為2.55萬公頃,其中88%都集中在埃爾金山谷所在的省份。其以出口市場為導向的行業發展模式也延續至今,憑借世界一流的氣調儲藏庫,可以全年不間斷地為全球市場供應蘋果。

    近年來,中國蘋果進口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24年,中國進口蘋果總量達到9.75萬噸,消費市場越發廣闊。而位于南半球的南非,蘋果出口高峰期集中在1月至5月,正好填補了中國國產蘋果的“空窗期”,并且覆蓋春節消費旺季。從2015年1月首柜南非蘋果抵達中國,到去年以1.5萬噸進口量成為中國進口蘋果第二大來源國,南非僅僅用10年時間,就超越了一眾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上實現“后來者居上”。

    不過,最近幾年,南非蘋果產業正面臨一些新挑戰。首先,越發常見的干旱氣候導致產量下降。南非三分之二的國土氣候較為干旱,年平均降雨量為464毫米,遠低于世界平均降雨量857毫米。尤其是最近幾年,南非連續遭受嚴重旱災襲擾,水庫水位一再下降,生產生活用水告急。其次,南非大量老果園正處于迭代期,蘋果品種老化、產出品質參差不齊,國際市場競爭力有待提升。再次,南非面臨較為嚴重的電力短缺問題,給蘋果儲存和物流等環節提出嚴峻挑戰。最后,南非蘋果的品牌形象還在逐步建立中,尚需時間來提升品牌的國際認知度和認可度。

    除了蘋果,牛油果也是南非重要的出口水果。20世紀90年代,南非培育出優質的牛油果品種,該品種果實大、產量高、成熟早,自2006年獲得出口許可以來迅速得到國際市場認可。據統計,目前南非牛油果種植面積約為2萬公頃,年產量約16萬噸,年出口量約8萬噸,其中97%發往歐洲和俄羅斯。

    2024年10月,中國迎來首柜南非牛油果,這意味著又一個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市場向南非牛油果敞開了大門。南非業界普遍對此寄予厚望。產業專家分析稱,隨著健康飲食風潮的興起,中國牛油果消費市場日趨火爆。作為健康飲食的代表性水果之一,牛油果在制作嬰兒輔食、減肥健身、早餐美容等領域的地位持續上升,南非牛油果有望憑借優異品質成為中國市場的“新寵”。

    不過,南非牛油果要想在中國這個大市場上站穩腳跟,還有一定難度。去年,中國牛油果進口量約為4.9萬噸,其中第一大供應國秘魯占據著超過71%的市場份額,市場霸主地位穩固。同時,南非牛油果的供應期與秘魯、智利存在部分重合,到貨高峰期競爭極其激烈。此外,南非牛油果剛剛進入中國市場,市場認可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面對“勁敵”,南非牛油果也有自己的底氣:

    首先,產季優勢。隨著種植面積擴大,南非牛油果收獲季可以從每年2月持續到次年1月,幾乎覆蓋了整個年度。由于秘魯、智利等出口大國均只能在部分月份實現“定期供應”,因此南非牛油果在中國市場擁有“專屬窗口期”。

    其次,外觀及口感優勢。哈斯等牛油果主力品種成熟后表皮均為棕褐色,而南非牛油果成熟后表皮仍保持鮮亮的綠色,賣相討喜。同時,南非牛油果果皮更薄、個頭更大,口感也與其他品種有所不同,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最后,品控優勢。相較于多國以小型農場為主的種植模式,南非農場多為大規模經營,栽培技術更專業,采后處理能力更完善,流程管理也更高效,能夠更大程度上保障出口產品品質穩定。

    事實上,蘋果、牛油果暢銷海外,僅僅是南非水果產業的一個縮影。尤其是近年來,南非產的梨、柑橘、檸檬等產品紛紛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既滿足了全球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也促進了南非相關產業發展、帶動了當地就業,可以說,經貿合作正成為南非經濟發展的又一引擎。

    然而,與其他國家的優勢出口產業一樣,南非水果出口之路也遭遇了關稅風暴。4月初,美國宣布對南非柑橘產品征收高達30%的進口關稅,引發業內廣泛關注。作為美國柑橘的重要反季節供應國,2024年,南非向美國出口近10萬噸柑橘。專家表示,雖然關稅增加的大部分成本將轉嫁給美國消費者,但也必然會對南非水果出口造成嚴重打擊。業界呼吁,面對關稅威脅,南非不僅需要與美方加強溝通協調,爭取公平貿易待遇,更重要的是推動市場多元化布局,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邁進。(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家全)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