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旱堿麥香

    2025-06-23 06:44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旱堿麥香

    2025年06月23日 06:44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翟天雪 宋美倩攝影報道

    6月10日,河北省黃驊市常郭鎮李子札村,聯合收割機在收割旱堿麥。今年,滄州市184.98萬畝旱堿麥喜獲豐收,面積、單產、總產同比均大幅增長。

    6月10日,黃驊市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張志清在翻曬小麥。作為旱堿麥標準化種植示范區,合作社創新實施旱堿麥輪作模式,實現畝產突破與生態效益雙贏。

    6月10日,滄州市農技站與河北農大的科技人員對黃驊市友和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旱堿麥進行測產。合作社采用“六步法”種植技術,4400多畝旱堿麥喜獲豐收,畝產近千斤。

    4月9日,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麥田,市農技推廣站技術人員在測試土壤濕度。當地利用智慧農業四情監測系統,為小麥的施肥、灌溉、蟲害防治提供科學指導。

    4月8日,黃驊市旱堿麥中捷實驗基地,農業專家在查看麥苗長勢。黃驊市不斷進行良種選育工作,先后培育了“冀麥32”“捷麥19”“捷麥20”等耐鹽堿、抗病性強的小麥品種,旱堿麥產量逐年“步步高”。

    4月8日,位于黃驊市的河北銀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搬運“面花”。旱堿麥營養豐富,制作的饅頭、“面花”麥香濃郁、綿軟筋道。印刻有寓意吉祥圖案的黃驊“面花”制作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月10日,黃驊市林江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田炳正(左)在查看苜蓿長勢。苜蓿被譽為“牧草之王”,有著優良的耐鹽堿性,可顯著提升土壤有機質,在黃驊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2023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滄州市考察調研,來到黃驊市舊城鎮仙莊片區旱堿地麥田,了解鹽堿地整治、旱堿麥種植推廣及產業化情況。總書記指出,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擺上重要位置。要立足我國鹽堿地多、開發潛力大的實際,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加大鹽堿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強適宜鹽堿地作物品種開發推廣,有效拓展適宜作物播種面積,積極發展深加工,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

    河北滄州是黃淮海重點鹽堿區,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努力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這篇大文章。在工程整治上,實施子牙新河、北排河等治理工程;中央投資2億元的渤海新區黃驊市國家級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項目建設已完成85%;突出規模種植與示范引領,打造了36個百畝攻關田、15個千畝示范方、16個萬畝高產片。

    在優種優育上,新增旱堿麥產品綠色認證7個、認證企業2家,其中“捷麥20”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權證書”,“捷麥21”完成培育,“渤捷”種業品牌納入中國農墾品牌目錄,使得鹽堿地實現了適種優種的全覆蓋。

    在精深加工中,新開發旱堿麥等精深加工產品20余款,鹽堿地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39億元。“滄州旱堿麥”獲批省級區域公用品牌,“黃驊旱堿麥”入選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名錄,旱堿麥制品入選省級地方特色食品產業,鹽堿地特色農業“黃驊樣板”正加速形成。(經濟日報記者 翟天雪 宋美倩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