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廣西防城港錨定特色塑造新優勢

    2025-06-30 06:05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廣西防城港錨定特色塑造新優勢

    2025年06月30日 06:05   來源:經濟日報   

    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廣西防城港市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以開展招大引強突破年、重大項目突破年和改革攻堅突破年“三個突破年”行動為抓手,加快構建特色優勢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一季度,防城港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3%,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12.2%,工業投資增長40.2%,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5%,高質量發展動能強勁。

    升級傳統產業

    走進位于防城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廣西華昇新材料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四橫四縱”的氧化鋁大模型架構,生動重現并模擬了氧化鋁的生產過程。公司生產管控中心副經理陳少飛介紹,該大模型預測準確率超過80%,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能耗。

    作為氧化鋁生產的主要副產品,赤泥的高效綜合利用對降低生態環境風險、促進鋁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戰略意義。“我們將氧化鋁赤泥應用到選鐵、水泥生產、制磚、配礦等行業,實現了35%的赤泥綜合利用率,高于行業20%的平均水平。”該公司營銷采購副經理史晉說。

    以“智改數轉網聯”為核心,防城港推動鋼鐵、有色金屬等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在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的旁邊,一大片新建的廠房拔地而起,施工人員在進行最后的收尾工程。與此同時,技術人員正對設備進行調試,為試產進行最后沖刺。

    這片廠房是廣西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期項目規劃生產150萬噸高效高牌號無取向硅鋼及高端鍍鋅板材,產品廣泛應用于各型電機、家電面板、汽車等生產,達產后年產值預計超70億元。

    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的生產,填補了廣西乃至西南地區的空白。廣西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繼喬介紹,公司按照“燈塔工廠”標準打造冷軋硅鋼領域智能制造樣板工廠,將建成全流程高度集成、全工序遠程操控的大規模、一體化智慧管控中心,自動化率達90%以上。

    記者看到,一根根巨型管道從盛隆冶金的廠房直接穿進宏旺新材料的車間。“這是從盛隆冶金輸送焦爐煤氣、高壓蒸汽、氮氣等過來的管道。焦煤氣是盛隆冶金在熱軋環節產生的廢氣,但對于我們來說是能源,是一種循環利用。”朱繼喬說。

    “智改數轉網聯”在防城港鋼鐵產業實現技術突破。廣西鋼鐵集團加快落地全自動鐵水罐加蓋、無人行車智能庫、全自動機械臂拉伸試驗系統等應用,持續提升產線智能制造水平。該集團3800毫米寬厚板生產線去年11月正式投產,可生產用于海洋工程、風電設備的高端鋼材,達產后年新增產值近100億元。

    目前,防城港市有色金屬產業形成以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廣西華昇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同時加速向精深加工延伸。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保持全球單套銅系統產量最高紀錄,五金銅材衛浴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建設,推動產業延鏈補鏈。

    防城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黃如光介紹,防城港市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智改、數轉、綠提,推動鋼鐵、銅、鋁等產業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同時,還大力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17個人工智能項目正在加快落地實施,人工智能正作為重要驅動力引領產業升級大變革。

    培育新興產業

    來到防城港醫藥制造產業園及配套工程南片區,記者看到這里的17棟廠房已經竣工,進駐的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做著前期工作。

    “目前7家企業已預訂了南區40%的廠房,主要生產生物醫藥、中醫藥、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防城港銘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副經理顏楊郴說,該項目是防城港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的產業發展平臺,對于提高防城港衛生健康事業服務質量和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贛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防城港醫學試驗區的首家入駐企業,從事生物科技工程、細胞營養蛋白多肽產品的研發生產。該公司擁有多項核心技術,其中常溫濃縮工藝及“結晶體”動植物多肽產品是企業核心競爭力。車間內的仿生制備設備,全程模擬生物體內消化系統及運作環境,制備出高度符合有機體吸收利用機制的生物多肽。

    “傳統濃縮工藝通過高溫蒸發手段來實現,但高溫往往會滅掉動植物成分的活性,影響產品效能,公司自主研發的仿生制備、多酶耦合等工藝可在常溫下進行濃縮,實現系列動植物生物活性多肽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廣西贛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尚偉介紹,“目前行業生產的多肽產品多為粉末狀,而我們的產品為結晶狀,這一形態的變化,使產品吸收率提高了40%。”

    據了解,為培育發展新興產業,防城港市建立新質生產力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創新“聚鏈集群”構建機制,培育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拓展低空經濟等新業態。

    當前,防城港精準醫學研究及生物制劑研發制備中心(一期)、德眾東興新質生產力制造示范基地項目一期工程等項目加快建設,將為產業集聚升級提供強大動力。

    在新能源領域,廣西匯金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年產10萬噸電池用硫酸錳項目于去年5月投產。“項目利用廣西金川有色金屬有限公司銅冶煉項目副產品硫酸、蒸汽及部分生產設施進行生產,一、二期達產后可年消耗硫酸15萬噸、蒸汽約75萬噸,對產業協同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有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公司總經理助理王鐵強說。

    在低空經濟領域,防城港市發改委與廣西北投低空經濟投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打造北部灣低空經濟產業示范基地。雙方將在低空空間規劃、立體交通規劃、城市運營空間、低空產業園建設等重點領域開展合作。

    此外,防城港還助力未來產業孕育孵化,組建人工智能發展專班,統籌推進人工智能重要項目、應用場景建設,與東盟國家合作共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鼓勵鋼、銅、鋁、能源、生物醫藥等頭部企業布局未來產業前沿領域。

    發展向海經濟

    在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現場,一排排白色的風力發電機宛如巨人般矗立在遼闊的海面上,巨大的葉片迎著勁風緩緩轉動,源源不斷輸出綠色電能。

    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一季度實現上網電量4.7億千瓦時。廣西廣投北部灣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金發介紹,公司創新引入AI算法,搭配智能巡檢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實現機器巡檢覆蓋率100%,高危作業替代率達75%,故障停機損失率降低42%,風機可靠性大幅提升。

    “以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為龍頭,防城港市還引進明陽智能等企業落地,與柳鋼集團等產業鏈單位深度合作,加快發展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防城港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吳東章說。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防城港以港口為樞紐,主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快發展向海經濟,著力打造臨港產業集群。目前,防城港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59個,其中20萬噸級泊位7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個港口通商通航,正全力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和國際樞紐海港。2025年一季度,港口貨物吞吐量達4793萬噸,增長15.3%,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6.8%。

    防城港市把建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充分發揮沿海沿邊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勢,推動鋼鐵冶金、綠色能源等支柱產業發展壯大。去年以來,一批牽引性項目竣工投產,白龍核電一期、宏旺硅鋼等重大項目建設高質高效推進,紅沙核電三期工程建設全面啟動。

    現代海洋漁業也是防城港市著力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近日,在防城區金色海洋智慧海洋牧場,隨著工人們起網、抄魚苗,30萬尾金鯧魚苗如流星般傾瀉而下注入養殖網箱內。該海洋牧場第一期將投資建設40口網箱,并投放400萬尾金鯧魚苗,預計10月收網,產量可達175萬公斤,產值約6500萬元。

    防城港市海洋局副局長吳定旺介紹,作為廣西首個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防城港漁港經濟區“一核兩港、一軸兩帶”布局以企沙中心漁港為核心,聯動雙墩、天鵝灣漁港,形成“5+3+2”產業體系,重點發展冷鏈物流、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目前,企沙中心漁港已累計投入超15億元,建成萬噸級遠洋碼頭及20萬噸級冷鏈物流園區。(經濟日報記者 童 政)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