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品質優才能品牌強

    2025-06-30 06:11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品質優才能品牌強

    2025年06月30日 06:11   來源:經濟日報   

    有危機意識的丹東草莓正在擁抱新機遇。像丹東草莓這樣已頗具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依然有成長的煩惱,也要保品牌、謀轉型。丹東草莓的產業故事給發展品牌農業很多啟示。

    品牌是農業競爭力的體現。從國際看,農業強國無不是農業品牌強國。當前全球農業競爭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已不再簡單以規模論英雄,更多要看是否擁有高品質和差異化的品牌。從國內看,近些年,農產品季節性滯銷情況時有發生,那些賣不出去的農產品,絕大多數是沒有品牌的產品。沒有一大批極具競爭力的品牌,農業相對弱勢的格局就難以改變。

    “捏一捏,揉一揉,插根吸管就能喝”“輕輕一抓,我們的核桃會對您笑”“比鞋還大的巨型土豆”,農產品交易會上的這幾句廣告詞,分別對應了重慶奉節臍橙、新疆薄皮核桃、冀張薯12號。精心設計的廣告詞當然不是品牌,但卻形象地體現出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地區對品牌建設的重視。

    當前,我國品牌農業發展已處于一個分水嶺。一方面,經營主體的品牌意識增強,無論是區域公用品牌還是企業品牌或是產品品牌,數量均在增長。在此背景下,一批品牌脫穎而出,一批品牌在蓄勢發展。另一方面,諸多品牌的影響力仍停留在局部地域、有限時間。有的由于產品同質性強、產銷對接不暢,品牌忠誠度不夠。一些曾經口碑不錯的品牌由于保護機制不健全,缺乏傳承與創新,導致影響力下滑。

    品牌就是信任。因信任,才購買,相對其他產品才能有溢價空間。如今,農產品供應極大豐富,消費者的選擇日益多樣。品牌已不再是“錦上添花”的附加項,而是進入市場的“通行證”。農產品天然難以標準化,但消費者對品質穩定很在意,對質量安全容忍度低。品牌意味著穩定的品質。拿獼猴桃來說,講究單果的重量、硬度、VC含量等;以草莓來講,講究酸甜度、外觀、香味等。這就要求產品標準化和質量可追溯。

    市場似海,品牌為船。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培育計劃品牌總數達226個,涵蓋糧油、果品、畜禽、蔬菜等類別。產業是命根子,品牌是牛鼻子。各地不妨以打造“精品”為總目標,以區域公用品牌為主抓手,以核心授權企業和產品品牌為支撐,推動農業品牌由小散弱向大精強轉變。根本目的是,讓農產品既產得好,又賣得好。

    從一域來看,品牌建設要與區域特點相結合,主要是做強區域公用品牌。與工業品牌不同,農業品牌大多是以地域作為整體呈現在大家面前,稱為區域公用品牌。不管是否實際注冊區域公用品牌,消費者通常會把一市一縣的同類產品聯系到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效應明顯。區域公用品牌好比是“傘”,成功的區域公用品牌可以讓企業品牌受到“傘”的庇護。但在現實中,也會出現區域公用品牌“泛用”和未授權單位“濫用”的問題,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可見,不僅要申報注冊好,還要經營維護好。

    透過丹東草莓產業的實踐可以發現,科學規劃品牌發展戰略,強化認證與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品牌的創新與保護,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等,都是可借鑒的經驗。在鄉村產業融合的當下,各地還要進一步依托數字技術,通過消費者畫像、內容“種草”等方式,構建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紐帶。提升供應鏈效率,做好產后包裝儲運,把好產品高效地送到消費者手中。引導產業鏈向深走、向外走,從種植向加工、旅游、文創等環節邁進。(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