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創新成色日漸充足。數據顯示,2024年,A股市場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合計1.8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近600億元,占全國研發經費的51.96%。
高研發投入的背后,折射的是上市公司向新逐質的奮勇爭先。當前,上市公司正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發展新興產業的引領者。2024年,僅科創板上市公司全年新增發明專利即達2萬項,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2萬項;A股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四成。
研發投入上強度,反過來也會進一步帶動上市公司業績和估值增長。來自上交所的數據顯示,近3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超10億元、復合增速高于5%的滬市公司,2024年平均凈利潤增速較實體整體水平分別高出3.6個百分點、6.1個百分點。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有核心技術、拳頭產品不一定能贏,但沒有核心技術、拳頭產品一定會輸。上市公司要把研發投入、技術創新擺在關乎企業興衰存亡的重要位置,使真金白銀的拼勁,下精準突破的巧勁,努力獲得一馬當先的硬實力。
既要舍得大手筆投入,也要學會精打細算。打造技術撒手锏,得舍得下本錢,但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也難以孵化出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當前,部分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存在“攤大餅”現象,資金流向分散,不能有效形成合力。更有甚者,將研發投入異化為美化報表的工具,重申報輕落地、重投入輕產出,導致寶貴的創新資源在低效項目中空轉。上市公司要集中力量辦大事,摸清“家底”,清醒評估到底缺什么、差在哪,瞄準貼合市場需求、符合企業發展定位、有利于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和技術,全力攻堅、定點突破,讓有限的研發資金發揮出更大成效。
既要立足當前實際,也要著眼長遠價值。技術創新離不開對市場風口的追逐,同時,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與“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耐心堅守也不可或缺。當前,部分上市公司基礎研究投入占比偏低,資金集中于短平快的應用型開發,雖能帶來短期效益,卻也可能導致關鍵核心技術儲備不足。還有企業扎堆技術成熟度較高的賽道,進行同質化競爭,不但未形成差異化優勢,反而加劇內卷,消耗創新動能。要讓更多創新成果落地生金,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上市公司還需有“技術預見”:善于站在現在看未來,大膽攻關未來技術、新興技術;用未來之眼看現在,加大對基礎性、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的持續性投入,“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方興未艾,我國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正是解鎖更多原創性創新,走向世界科技最前沿,引領時代風潮的好時機。上市公司要抓住機遇,強研發、重創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