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8月5日印發《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從2025年秋季學期開始,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

根據政策,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對在教育部門批準設立的民辦幼兒園就讀的適齡兒童,參照當地同類型公辦幼兒園免除水平,相應減免保育教育費。

在免除標準方面,按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價格主管部門批準的公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收費標準(不含伙食費、住宿費、雜費等)執行。民辦幼兒園保育教育費高于免除水平的部分,幼兒園可以按規定繼續向在園兒童家庭收取。對因免保育教育費導致幼兒園收入減少的部分,由財政部門綜合考慮免保育教育費在園兒童人數、所在地保育教育費生均實際收費水平等情況補助幼兒園。此外,將鞏固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等群體資助政策,健全學前教育經費投入機制。
專家解讀:新政策直接降低家庭育兒成本
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這次國家明確的政策內容中,都有哪些關鍵點?來聽專家分析。
政策出臺,誰是直接受益者?

專家稱,受益最大的是大班的幼兒家長,直接免除了大班幼兒的家庭保育教育費用,直接降低家庭的這種育兒的成本,減輕家庭承擔比例。從家庭層面來說,免費政策還直接能釋放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潛力,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

免除保育教育費的好處這么明顯,那為什么只免除學前一年?專家表示,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落地,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條件,需要根據發展水平和實際情況,分階段有步驟推進。政策整體框架設計需綜合考慮經濟可行性、社會公正、長期可持續性政策目標,政策目標主要應聚焦于教育普及的程度與質量提升,還要充分考慮地域差異與教育結構類型多樣性帶來的挑戰。
根據政策,減免項目只針對幼兒園保育教育費。對于民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要參照當地同類型公辦園免除水平,相應減免保育教育費,超出部分可以按照規定繼續收取。怎么來理解?

舉個例子,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小寶就要上大班。如果當地公辦幼兒園的保育教育費標準是每月600元,按照新政策,家長就不用再交600元的保育教育費。對于同地區的民辦幼兒園來說,每月也可以按照公辦幼兒園的標準,減免600元的保育教育費。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除了保育教育費外,像被褥費、伙食費等,仍需按幼兒園標準繳納,不在這次政策調整范圍內。
專家:民生負擔做“減法”政府責任做“加法”
減免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雖然看起來是政策的一小步,但是對于百姓家庭、社會發展來說卻是意義深遠。繼續來聽專家分析。

在經濟層面,有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是最高的,早期人力資本積累可以產生數倍于投入的這種社會回報,免費政策有利于提高國家人力資本積累水平,能為勞動力市場儲備高質量人才。
專家認為,在公平方面,免費政策有助于縮小城鄉區域群體間學前教育的資源差距,保障流動兒童、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早期教育機會,填補結構性缺口,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地區去輻射。通過這種學前教育免費,能夠使得所有的孩子都有機會接受優質的學前教育,對促進兒童的健康快樂成長,對于提高民族素質,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不僅如此,在目前我國財政收支面臨壓力的情況下,減免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教費,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強化宏觀政策的民生導向,推動更多的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一直以來,我國堅持把教育作為國家戰略性投入,予以優先保障和重點投入。免費學前教育政策是投資于人的重要體現。它雖需要短期的財政投入,但戰略意義與綜合價值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