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金觀平:城市工作應更貼合群眾需求

    2025-08-15 05:59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符仲明)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金觀平:城市工作應更貼合群眾需求

    2025年08月15日 05:59   來源:經濟日報   □ 金觀平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日前舉行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標,闡釋了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定位。緊扣這一目標所部署的一系列重點任務,抓住了群眾最為關心、最為期盼的問題。

      城市的核心是人。早在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城市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此次會議強調,“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人民城市理念貫穿始終,不僅深刻回答了城市建設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的根本問題,也著力破解了新的發展階段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的重大命題。

      今天,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既有的需求標準在提高,新增的需求類型更豐富,同時職住分離、交通擁堵等短板弱項依舊存在。以內涵式發展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才能找到破題、解題、答題之道。

      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凝聚在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等一系列科學部署之中,樁樁件件體現著以人民為中心的旨歸。比如,對千家萬戶關心的住房品質問題,提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對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生態建設,明確“采取更有效措施解決城市空氣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問題”。更加強調“投資于人”,將人的多維需求和全面發展放在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的首位,將居民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核心訴求和生活環境、營商環境、政務環境等發展需要,作為城市規劃與項目建設的重要依據,讓城市發展更好賦能和更多惠及人民。

      現代化是在歷史基因上生長出新功能,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設也需要在文化保護與傳承、創新與融合中尋找新的平衡點。人民對有品位的城市文化需求更加旺盛,對優美人文環境、優質文化服務和活動的期待更加迫切。通過提供高質量文化產品、文化設施、文化空間、文化活動,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從空間規劃到基礎設施建設,從培育社會風尚到營造文化氛圍,城市的每一步發展都需要凝聚人民的智慧與力量。鼓勵市民、企業、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參與城市治理,在城市規劃、項目審批等關鍵環節充分吸納民意;拓展線上線下空間、完善群眾動員方式、優化服務群眾模式,通過共建共治新模式,讓城市建設治理更貼合群眾需求。

      人民城市,至高目標是“成就人民”。始終把“為人民”和“人民建”有機統一起來,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奔赴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宏偉目標。(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