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A股“身價”破100萬億元,是誰在推動市場上漲?

    2025-08-19 07:50 來源:新華財經客戶端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馬常艷)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A股“身價”破100萬億元,是誰在推動市場上漲?

    2025年08月19日 07:50   來源:新華財經客戶端   

    新華財經北京8月18日電(記者閆鵬)18日收盤,上證指數創近10年新高,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突破2024年10月8日以來高點,北證50指數也創歷史新高。A股總市值在指數新高中,也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業內分析認為,居民財富向金融資產加速配置趨勢明確,隨著市場風險偏好回暖帶動賺錢效應擴散,資金面流入成為行情向上的重要推動力量。接下來,在企業盈利周期觸底回升后,股市基本面的驅動將逐漸增強,有望帶來更持續、更扎實的行情。

    誰在推動市場上漲?

    截至18日收盤,滬指報3728.03點,漲0.85%,成交11339億元;深證成指報11835.57點,漲1.73%,成交16302億元;創業板指報2606.20點,漲0.84%,成交4682億元;北證50指數報1576.63點,漲6.97%。

    近期一系列市場表現釋放出積極行情信號。市場量能邁上新臺階,在上證指數創近10年新高之際,A股市場單日成交額已經連續四個交易日站上了2萬億元的水平。其中,8月18日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76萬億元,再創年內新高。

    截至8月15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10377.5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8.54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10041.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37.37億元;兩市融資余額合計20418.9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75.91億元。

    如此大的市場成交量從何而來?從個人投資者角度看,7月上交所A股新開戶數達196.36萬戶,較今年6月的新開戶數環比增長19%,較去年7月同比增長71%,新開戶數遠超去年同期水平。

    還有近期市場熱議的“存款搬家”。8月13日,央行發布的2025年7月金融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存款增加5000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1萬億元,同比多減7800億元;非銀存款增加2.1萬億元,同比多增1.4萬億元。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資本市場回暖與利率下行共同驅動居民存款“搬家”,進而帶動非銀存款高增,形成居民存款和非銀存款的蹺蹺板效應,1-7月非銀存款合計多增4.6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1.73萬億元,7月當月這一結構性趨勢延續并放大。此外股票市場活躍,交易量維持高位也使得證券公司保證金存款增長,對非銀存款形成支撐。

    天風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吳開達表示,非銀存款的數據往往能夠表征出私人部門在金融市場的配置情況,在過去的幾輪大級別的行情中,非銀存款占比都出現顯著上行。

    從機構資金角度看,險資的“跑步”入場具有一定代表性。近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了2025年二季度保險公司資金運用情況,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余額達到36.23萬億元,同比增長17.4%。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股票投資余額和占比均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人身險和財產險公司的股票余額為3.0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6.38%,增速明顯高于保費收入和資金運用增長幅度。其中二季度凈增加2513億,占比進一步提升至8.8%,再創近年新高。

    接下來行情如何看?

    從今年年初以來,市場圍繞銀行為代表的高股息資產展開布局,期間創新藥、算力、可控核聚變、人形機器人、穩定幣、游戲、軍工、反內卷等概念題材輪番活躍,紅利+成長的“啞鈴策略”受到追捧。從6月中旬開始,“杠鈴策略”轉向科技成長風格,上證指數站上3400點,走出持續的強勢行情,以銀行為代表的紅利低波跑輸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證指數接連突破3500點、3600點、3700點之際,正是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披露的窗口期。績優公司歷來是公募機構的重倉品種,從近期資金動向看,通信、電子、醫藥等部分半年報預期較好行業的公司獲得公募機構的提前布局。

    “市場火熱上行時,估值驅動的空間正在逐步收斂,但是盈利基本面的變化卻孕育著較大機會。”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牟一凌認為,從市場定價來看,當前市場已經從銀行+微盤轉向對基本面趨勢的定價,主要集中在依賴于產業趨勢的成長風格領域。

    從行業漲幅來看,年初以來有色金屬、通信、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國防軍工等行業漲幅較為可觀,均超過20%。相比之下,食品飲料、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行業走勢較弱。

    牟一凌認為,受制于盈利預期的大部分權重資產仍在估值低位,盈利預期的改善帶來的結構機會將會更大。中游制造業在反內卷的過程中利潤率的修復仍需要一定時間,海外制造業投資的趨勢也并未改變,基本面預期的修復只是時間和節奏的問題。

    當前,在上證指數站上3700點,A股總市值突破100萬億元后,哪些熱點板塊有望繼續上漲?

    中信證券研報稱,市場賺錢效應持續積累,增量流動性趨勢還會持續。考慮到宏觀因素的復雜性,依然建議聚焦創新藥、資源、通信、軍工和游戲五大強勢行業。建議聚焦在具有強產業趨勢的五大行業中,更加聚焦于有真實業績兌現度的子行業,而不是靠情緒和意識流擴散。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本輪強勢行情始于6月23日,結構性景氣是當下市場的主要推力。目前投資者情緒上升較快,注意市場后續過熱可能。行業配置方面,建議以紅利板塊作為底倉,對新賽道的進攻應注重賽道間輪動。重點關注板塊包括:紅利、液冷服務器、AI、創新藥、人形機器人、電子、非銀、有色、軍工等。


    (責任編輯:馬常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