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看見美麗中國】千年古城煥新顏 走進大同的蛻變之旅

    2025-08-20 07:27 來源:央視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單曉冰)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看見美麗中國】千年古城煥新顏 走進大同的蛻變之旅

    2025年08月20日 07:27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山西大同,曾因能源開采常年被灰霾籠罩,一度在全國空氣質量排名中,連年登上倒數榜單,而如今,大同的空氣質量不僅進入了正數排行榜,而且“大同藍”還成為一張響亮的城市名片。今天的《看見美麗中國》,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同的蛻變之旅。

    “大同藍”映襯古城構成蒼勁畫卷

    總臺記者 賀威通:我現在是在山西的大同古城,這個暑期,大同古城專門推出了低空游旅游項目。不僅在地面上(可以)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還可以通過乘坐直升機,飛到天空上,看看大同藍這張名片到底有多藍,現在我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

    飛機正在攀升當中,現在距離地面大概有二三十米高。在空中,我們來看大同古城的天空,非常藍,下面的古建筑非常規整。

    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同曾長期承受著煤炭、電力等產業的生態壓力。煤炭開采過程中的粉塵排放,煤炭燃燒發電以及化工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導致 “煤煙滾滾”成為許多人對這里的固有印象。2003年至2005年的中國環境質量狀況報告中,大同連年位于空氣質量最差10個城市中的第三名,這也讓大同市政府痛定思痛,開始多管齊下,對空氣污染展開治理。

    優化產能 減少煤炭生產粉塵排放

    首先,大同淘汰了落后產能,推動煤炭產業綠色升級。針對本地的煤炭企業,不合格、非法的小煤礦一律關停,留下的煤礦則不斷進行整合、改造、技術升級。在一些大型煤礦,自動化采煤設備替代了人工開采,采煤機上安裝噴霧裝置,運輸巷道設置凈化水幕,多管齊下地減少粉塵逸散?。露天煤堆也被改為封閉式管理,讓煤塵不再漫天飛揚。

    晉能控股塔山煤礦 王鵬:我們全部采用封閉式管理,在整個園區里都看不見一粒煤。

    脫硫脫硝+除塵 綜合治理發電廠排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保護生態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國家出臺《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了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濃度,較2012年下降?10%以上?的目標;2015年,中國的鍋爐污染物排放標準進一步縮緊,二氧化硫排放標準由之前的每立方米200毫克,降低到每立方米35毫克。國家的頂層設計,讓大同市政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有了更多底氣。?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企業重新調整發展思路,拿出資金上馬更先進的環保設施。燃煤電廠實施“脫硫脫硝+除塵”綜合治理,全市范圍內強制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實現煙氣排放數據的實時傳輸。通過超低排放改造,目前,大同主要電廠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塵排放,嚴格控制在極低水平,其中,煙塵排放濃度甚至低于家中掃地揚起的灰塵濃度。

    山西大同某電廠安全環保部主任助理 張宏:除塵設施就相當于給鍋爐裝了“大口罩”,可以把產生的粉塵99.9%以上都過濾掉。之后又陸續上了脫硫和脫硝設施:脫硫設施就相當于給給煙氣中二氧化硫“洗了個澡”,可以把它從二氧化硫轉變為無害石膏;脫硝就可以把煙氣中氮氧化物變為無害的氮氣和水。

    注重細節 減少煤運污染保護云岡石窟

    2015年,中國施行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境保護法。為了滿足更高的環保標準,找回“大同藍”,大同在細處做文章,投入大量資金對鄉村平房進行集中供暖改造,興建管網連接發電廠,同時關注煤炭運輸過程中的污染。曾經,途經云岡石窟景區的運煤重卡密集、煤灰飛揚,不但讓原本色彩鮮明的彩繪石窟蒙上了一層“黑色袈裟”,甚至還加速了文物風化,以至于“大同的環境臟亂差,云岡大佛披黑紗”這句話流傳許久。為此,大同要求煤炭中長距離運輸優先采用鐵路,短距離運輸優先采用封閉式皮帶廊道或新能源車輛,大幅降低煤塵污染。

    云岡研究院文博助理館員 盧曉霞:現在變化很大,首先是酸雨減少了,其次就是粉塵污染,基本也看不到了。我們現在石窟保護越來越好了,而且環境也越來越好了,這樣的話,客流量也越來越多了。

    曾經位于云岡石窟附近的污染源之一的晉華宮礦山,已變身為礦山公園,成了旅游線路上的重要打卡點。

    晉華宮國家礦山公園講解員 宋婧妍:現在看到的是南山井的一個舊址,也就是之前工人下井的時候所乘坐猴車的地方,也就是斜井,它叫做南山井,主要是以展示人類礦業遺跡為景觀的。

    空氣質量全國前列 成為重點旅游城市

    置身其中,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曾經礦工的工作日常,也能體會這座城市從昔日的污染之源找回今日藍天的堅定決心。昔日排名倒數的大同市,如今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居前列,長期穩居山西省首位。

    趕走了煙塵漫天,古城得以煥新顏。沒有了刺鼻的氣味,千年文脈的氣息撲面而來。2022年,大同與廈門、三亞、桂林等地,被國家列為25個重點旅游城市。這座千年古城用礦車停運和游客喧囂的華麗轉身,見證了生態環境改善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和諧相處。

    總臺記者 賀威通:從“灰霾籠罩”到“藍天常駐”,大同的蛻變清晰可感。這里的每一片綠、每一朵云,都在訴說著:生態治理,不僅能擦亮城市名片,更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責任編輯:單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