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數說經濟】加速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2025-08-22 06:23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符仲明)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數說經濟】加速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2025年08月22日 06:23   來源:經濟日報   

    服務消費區別于商品消費的最大特點,在于其高度依賴“人”的因素和“體驗”的價值。因此,服務消費市場的空間也更大。把發展潛力轉化為現實的強勁動能,需要從提升供給品質、破除市場壁壘、優化消費環境等多方面發力。

    暑期檔電影票房突破100億元,各地舉辦約3.9萬場次文旅消費活動,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9.53億人次……暑期文旅市場的火爆場景,成為觀察中國消費變遷的一扇窗口。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我國居民消費正經歷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轉變。這種需求層次的升級,在服務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對健康、養老、教育、文化、旅游、家政、托育等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服務的渴求日益旺盛。2024年,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達46.1%,對居民消費支出增長貢獻率達63%。今年1月份至7月份,精神文化需求相關服務零售較快增長,旅游咨詢租賃服務類、交通出行服務類、文體休閑服務類零售額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當前,服務消費的發展仍面臨一些結構性瓶頸。一方面,供給的質量與效率有待提升。文化、體育、旅游等領域的深度體驗產品仍不夠豐富,高品質、可信賴的養老護理服務依然稀缺,優質家政服務供不應求。不少服務領域還存在標準化程度低、專業人才匱乏、品牌信任度不高等問題,抑制了消費意愿的充分釋放。另一方面,消費環境與信心仍需鞏固。服務消費具有無形性、即時性和體驗性的特點,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預判和信任建立相對困難。部分服務領域價格門檻較高,也制約了對消費潛能的充分挖掘。

    服務消費區別于商品消費的最大特點,在于其高度依賴“人”的因素和“體驗”的價值。它不僅是經濟交易,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信任的建立和情感的滿足。把服務消費的發展潛力轉化為現實的強勁動能,需要多方面發力。

    提升供給品質是根本。要著力推動服務業的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鼓勵企業深耕細分市場,創新服務模式,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政策的著力點,應更多放在引導資源投向提升服務能力、優化消費環境、創新服務場景等長期價值創造上,而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比如最近財政部等多部門推出的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瞄準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8類服務行業,用“真金白銀”支持和引導經營主體創新服務消費業態、模式和場景,有助于擴大優質服務供給能力。

    破除市場壁壘是關鍵。持續深化服務業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約新服務模式、新消費場景發展的各種顯性和隱性壁壘。在養老、醫療、教育、文化等社會關注度高、公益性強的領域,探索更有效的政府與市場合作模式,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同時,激發社會力量提供多樣化、多層次服務的積極性。

    優化消費環境是保障。強化服務領域的市場監管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健全服務標準體系,嚴厲打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特別是要規范預付式消費模式。通過完善信用體系,讓優質服務提供者獲得市場回報,讓失信者寸步難行,營造安全、放心、透明的消費環境,切實提振消費信心。

    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國務院第九次全體會議先后提出,“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加快培育壯大服務消費、新型消費等新增長點”。這意味著,服務消費將是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政策發力的重點。供需雙向奔赴,政策升級助力,服務消費潛力有望加速釋放。(作者:熊麗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