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切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2025-08-23 06:09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符仲明)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切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2025年08月23日 06:09   來源:經濟日報   □ 本報記者 曾金華

      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其中,要求“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增強地方財力

      兜牢基層“三保”底線,財力保障至關重要。今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增加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達到103415億元,同口徑增長8.4%,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分別安排27340億元、4795億元,加強地方財力保障,支持地方做好“三保”工作。

      資金安排有力度,預算下達就有速度。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李大偉介紹,今年上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9.29萬億元,占年初預算的89.8%,下達進度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下達均衡性轉移支付2.7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此外,指導督促地方做好隱性債務置換工作,大幅減輕地方還本付息壓力,騰出更多資源用于保民生、促發展。

      “超10萬億元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保持較高增幅,是做好‘三保’的有力保障。同時,資金到位快,有效確保基層財政平穩運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何代欣說。

      今年預算報告強調,足額安排“三保”支出預算,加強預算執行管控和庫款調度,優先保障“三保”支出,特別是發放到個人的保基本民生和保工資支出;嚴禁無預算、超預算撥付資金,嚴格控制新增暫付性款項;動態監測地方財政運行,強化風險預警,完善應急處置機制,及時防范化解“三保”風險。

      各地堅持將“三保”擺在預算安排的優先位置,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北京市上半年市對區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下達1719.7億元,同口徑增長8.3%。同時,建立健全財政運行監測機制,從財政收支情況、重點資金執行、地方財政運行3方面設立9類27項監測指標,對各區財政運行風險隱患早發現、早提示、早處置。

      河南省上半年縣級“三保”支出累計達1738.7億元,同比增長16.2%,高于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遼寧省結合實際修訂2025年省級“三保”保障清單,開展“三保”預算編制審核,落實落細“三保”工作制度保障、財力下沉、動態監控、資金調度、應急處置、激勵約束6項長效機制,做到預算優先安排、資金優先保障、工作優先調度。

      增進民生福祉

      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育兒補貼制度,補貼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中央財政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的保育教育費……近期,一系列惠及千家萬戶的重大民生政策落地,“投資于人”落到實處,精準回應民生關切,實實在在地為個人和家庭提供支撐、保障。

      今年以來,財政持續加大支出強度,優化支出結構,加強對民生等重點領域的支出保障。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0737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8%,教育支出增長5.7%,衛生健康支出增長5.3%,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增長5.3%。

      就業優先戰略方面,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擴大社會保險補貼和一次性擴崗補助范圍;基本養老保險方面,按照全國總體2%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醫療保障服務方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5元,達到每人每年99元,加強國家免疫規劃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一系列民生投入清單,正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來,財政支出保持穩健的增長態勢,彰顯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重點領域支出保障有力,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等領域投入持續加強,既扎實保障民生需求,又著力支持高質量發展。”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旭紅說。

      強化制度保障

      兜牢基層“三保”底線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強化保障、久久為功。近年來,中央層面積極構建“三保”長效機制,采取了壓實各方責任、增強地方財力、強化庫款調度、緩解債務壓力、加強動態監測等重要措施。

      各地強化制度建設,落實資金保障,織密“三保”安全網。山東省在部署推進財政科學管理中,聚焦加強基層“三保”管理,明確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確定“三保”范圍標準,制定“三保”清單,明確保障范圍、具體項目和保障標準,各級“三保”擬提標事項嚴格按程序報上級批準;嚴格“三保”預算編制審核,優先使用穩定可靠的經常性財力足額安排“三保”預算,“三保”支出預算未足額安排前,不得安排其他支出;強化“三保”運行監測預警,必要時給予相關市縣流動性支持等。

      北京市明確提出堅持將“三保”擺在財政工作優先位置,嚴格落實分級責任,動態更新“三保”清單和范圍標準,加強預算執行和庫款調度,優先保障“三保”支出,兜牢基層“三保”底線。河南省提出,省財政將持續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優化資金調配,嚴格實施“三保”標識管理、縣級月度“三保”支出調度管理等措施,確保全省“三保”不出問題。

      李旭紅建議,進一步優化財政收入分配機制,增強地方自主財力,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通過經濟增量更好地獲得財政收入提升。

      “管好用好‘三保’資金一直是各方關注的重點。切實發揮政策效果,需要高效的管理機制和嚴格的監督審查,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何代欣說。(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