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夜幕降臨,河北唐山遷安天元谷景區,直播大舞臺的燈光亮起,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準時上演。線上直播間,數百萬名粉絲同時涌入,彈幕和禮物刷不停;線下景區內,熙熙攘攘的人群圍坐在舞臺周圍,歡呼聲此起彼伏。
這樣線上線下融合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是快手推出的一種新型直播品類,它融合了很多表演藝術和互動形式,比如歌舞、雜技絕活、民間文化技藝等。從通俗經典歌曲到氛圍拉滿的DJ嗨歌,從雜技表演到民間文化技藝,每一種藝術形式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觀眾。通過“線下搭臺+線上直播”,不但激活了景區夜經濟,還帶動了文旅消費,成為推動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唐山遷安市的天元谷度假區,主打家庭出游、親子互動和文化探索,主要面向京津冀地區的游客。沒有直播大舞臺前,這里白天生意還算好,一到晚上總缺少留客過夜的亮點。大舞臺來到天元谷度假區以后,情況發生了很大改變。“我經常拉外地游客來看大舞臺,很多游客都是奔著演出來的,熱鬧、好玩,就圖個開心。”當地網約車司機王師傅說,“他們來了不光看表演,還要吃住玩,確實帶動了景區的生意。”
線上引流、線下消費的模式讓越來越多的用戶和粉絲從直播間來到現場,盤活了景區夜經濟,周邊商戶受益不小。天元谷旅游度假區董事長陽家軍告訴記者,大舞臺開辦后,新增的客流量使景區商鋪的出租率增長了8%,酒店每逢小長假、周末更是頻頻滿房。景區還圍繞大舞臺創新開發了非遺花火秀、街區NPC互動、美食夜市等項目,綜藝直播大舞臺和夜游經濟充分展示了線上線下創新發展、耦合裂變的強大內在能量。
河北省文旅廳副廳長王榮麗介紹,目前河北全省已有18個常態化直播大舞臺。無論是城市大舞臺,還是鄉村大舞臺,線下場場爆滿,線上直播間有數十萬名甚至數百萬名用戶觀看,展現了一種可復制、可持續的“直播+”文旅融合新路徑。
在河北晉州西曹村,村民尹氏父子打造的西曹大舞臺同樣人氣火爆。這是一個扎根鄉村、屬于村民的大舞臺,舞臺規矩就一條:不設限!大家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有人說,西曹大舞臺就像開盲盒,今天隔壁村的小孩唱歌,明天舞蹈隊的阿姨自己排一個舞,自己買服裝,自己做道具,這才是村民們喜聞樂見的大舞臺。
直播大舞臺為啥這么受歡迎?總結起來有這么幾個特點:內容模式新、地域文化強、互動人氣高,形成了獨特的直播形態魅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研究室主任、中國旅游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冷凇認為,直播大舞臺形成可持續的直播夜經濟生態,鏈接周邊消費、賦能文旅IP、共享情緒價值、助力城鎮消費提升。他建議,直播大舞臺的內容要全國流動,一個主播的吸引力再強,大家看久了就那么幾招,總會看膩,但如果全國流動起來,大家總有新鮮內容看,就可以實現持續發展。
冷凇還建議,大舞臺要進一步增強文化屬性。比如將地方的戲曲戲劇、非遺結合起來,小舞臺、小戲、小曲這些內容,只要有創意,都可以聯動。“眼皮貼近地皮才能把新大眾文藝的傳播書寫在大地上。”冷凇說。
大舞臺火了,不過從線上引流到線下消費,也給當地公共服務帶來不小的挑戰。對公共服務部門和各類商戶來說,把流量變留量,不僅要把舞臺內容做好,更需全面提升服務品質與應急保障能力。
以西曹大舞臺為例,這個最早起源于村民自家院子的舞臺,從幾十個人看熱鬧到日均數萬名觀眾同時涌入,對配套服務的要求也就更高。公安、交警、消防、醫療等部門全部參與其中,確保現場安全順暢;夜市商戶則緊跟人流,精準調整產品和服務,形成良性的經濟循環。
如今,直播大舞臺的成功經驗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很多城市結合自身特色,打造獨一無二的“直播+文旅”模式,為城市夜經濟注入新活力。(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