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過百葉窗,在鍵盤上織出細密的金線,全國勞動模范、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青云供電所綜合班班長倪萍,已在鍵盤上輕快敲擊近2個小時,電腦顯示屏的藍色光暈勾勒出她認真工作的側影。與此同時,倪萍和團隊研發的“智審無憂”人工智能模型正將冰冷的報告和文檔轉化為溫暖的對話。
“這一人工智能模型如同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能夠識別大量供電方案并解讀相關政策文件。未來,這位AI助手還將幫助工作人員處理復雜工單、預警流程漏洞等,讓供電服務更智能、更可靠……”談起創新,倪萍總是滔滔不絕。
學習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倪萍,畢業后進入國網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工作。多年來,她曾從事裝表接電和客戶服務等工作,因熱愛而自學計算機、編程等知識,參與公司的多項創新項目。從擰緊電表螺絲到訓練人工智能模型,倪萍實現了從電力工匠到數字先鋒的轉型。
“創新并非遙不可及,而是始于工作小事。”倪萍不光善于發現問題,還經常通過創新技術解決問題。
2012年,剛參加工作的倪萍在公司的客服中心工作。看到業務受理員桌上一沓沓的業務辦理紙質告知書和專門跑來領取告知書的客戶,她開始思考有沒有更高效的辦事手段。于是,她利用二維碼鏈接將厚厚的紙質材料轉化為電子版,窗口人員和客戶通過掃碼就能查詢信息。這小小的改進,不僅讓服務窗口業務辦理時長平均節省3分鐘,也打開了倪萍的創新世界。
倪萍介紹,電表是電力人員最熟悉不過的精密儀器,這方寸大小的設備關系著千家萬戶的燈火冷暖。哪怕表箱內一顆小小的螺絲松動,也可能引發計量裝置產生誤差,甚至發生故障。為確保計量的準確性,電力人員需要定期巡視表箱、電表、導線、開關,排查隱患的過程漫長且復雜。
如何讓巡視人員更高效、更精準地識別計量裝置缺陷?倪萍決定運用手機圖像識別技術來解決問題。“實現這項技術的難點在于,如何建立電力表計的圖像標準樣本庫,并教會機器分辨正常與異常。”為此,倪萍收集了30多萬張計量裝置照片,和團隊成員一同扎進了圖片的海洋。
大至表計破損,小至導線開裂……倪萍和團隊一張張甄別并標注,輸入算法模型,經過日復一日的試驗和訓練,終于開發出計量裝置缺陷圖像智能識別軟件。該軟件平均識別準確率超90%,主要缺陷識別率超85%,判斷時間不到1秒。如今,這一智能識別軟件已在杭州市富陽區、紹興市越城區等地投用,將現場巡視效率提升50%左右。
“通過一些小創新破解用電難題,真正幫助到身邊的同事和客戶,是我最大的工作動力。”倪萍說,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客戶的需求也越發多元,只有用創新的“鑰匙”才能打開精準服務的“鎖”。“一線電力服務工作千頭萬緒、責任重大,不僅需要精益的專業技藝、敏銳的客戶需求洞察力,更需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
2019年,倪萍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借助工作室平臺,倪萍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動更多人錘煉專業技能本領,進行技術攻堅,開拓創新視野。“從前,公司給我提供了創新的土壤,讓我實現快速成長;如今,我將努力發揮更大能量,帶頭攻克更多技術難題。”倪萍說。
目前,倪萍勞模創新工作室已經獲得2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還搭建起一個營銷人才融合培育、電力科技創新和供電服務升級的綜合平臺,獲評國網浙江電力勞模創新工作室示范點。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堅守好每一個崗位,干好每一項工作,是我的職責所在。”這是倪萍常掛在嘴邊的話。倪萍是千萬名電力工人的一個縮影,以平凡鑄就不凡,以行動守護萬家燈火。(經濟日報記者 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