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實景三維中國讓城市管理向“新”向“智”行 賦能多領域更好服務民生

    2025-08-25 10:30 來源:央視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單曉冰)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實景三維中國讓城市管理向“新”向“智”行 賦能多領域更好服務民生

    2025年08月25日 10:30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8月25日從自然資源部獲悉,目前我國已有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完成建筑三維模型建模。在支撐城市更新、服務百姓生活、賦能數字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然資源部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實現了實景三維實體數據采集、空間身份編碼等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初步構建了以數智化建模生產、實體化集成管理、知識化服務應用為主要特征的實景三維技術體系。

    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副司長廖安平稱:“2025年底左右,我們將初步建成實景三維中國。目前數據要素已成體系、成規模,已經完成近30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建筑物三維模型生產。”

    實景三維技術,簡單來說就是運用遙感、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感知等現代技術,在虛擬的數字世界中創建出與現實場景幾乎一模一樣的三維模型,從而為智慧城市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應急救援等各項工作提供三維空間底圖。據介紹,目前實景三維中國應用服務已形成全國“一張網”,推動各地實景三維數據的共享和應用,為城市規劃、防災減災、歷史文化保護等領域提供了有力支撐。下一步,我國還將發揮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時空計算等先進技術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擴大實景三維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場景。

    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副司長廖安平稱:“‘十五五’期間,我們將持續推進實景三維數據處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打通應用服務的堵點、難點,使自主可控的實景三維技術體系更完備。不斷創新產品類型,形成更為完備的‘地上地下、陸地海域、二維三維’一體的實景三維中國數據資源體系。”

    福建福州:把城市“搬進”三維數字空間

    實景三維中國建成以后,將大幅提升我們城市的智慧應用。在福建,實景三維已經賦能福州60多個領域,特別是與城市的管理進行了深度融合。

    在福州新區智慧管理平臺中,上千棟建筑、數百平方千米的街道、景觀都可以通過實景三維進行互動,對城市空間信息實現全面感知、動態監測和智能分析。

    福建省福州新區智慧城市管理平臺項目組工程師高廣亮稱:“這是我們打造的新區實時實景三維場景,區別于傳統的二維地圖,實景三維場景讓城市立體地‘站’起來,可測量距離、高度等,然后分析使用,像城市路面的路燈、井蓋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福州市文松路上安裝的390多路智慧燈桿已全部建立三維模型,在接入城市智慧平臺后,有別于傳統二維地圖,路燈就有了大腦。通過物聯感知,每個燈桿的實時運行狀態,如亮度、電流、電壓等都及時傳送到了新區智腦上。

    目前,福州新區智腦項目已經打造了188平方公里實景三維數據底座,能夠總覽新區地上地下、室內室外全立體空間,構建了新區全景、規劃藍圖等五大專題應用平臺。

    福建省福州新區智慧城市管理平臺相關負責人陳至誠稱:“打造了城市級的實景三維數據底板,精確地還原城市設計、地形地貌、道路水系以及建筑布局,可以為新區在做城市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相關決策的時候,提供一個更好的技術支持?!?/p>

    而為了讓城市大腦能夠跟上城市的建設發展,福州新區“智慧大腦”還有一套城市更新機制,把三維模型做成“活地圖”,一旦項目竣工或現場感知數據發生變化,平臺自動觸發模型更新,避免傳統“一年一測”帶來的滯后,讓實景三維隨時保持最新狀態。

    福建福州:實景三維賦能城市水系治理

    除了讓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在水系管理方面,福州還以實景三維構建了福州城區水系治理的數字孿生場景,完成107條內河的城市級實景三維建模、30余座排澇閘站的部件級三維建模。這些對于城市應對洪水和內澇、輔助科學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

    走進福州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在大屏幕上展現的福州城區水系全息智水沙盤上,107條內河的城市級實景三維模型和30多座排澇閘站的部件級模型在這個沙盤一覽無余,實時呈現城區河道水情水位、水庫泵閘運行等情況。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科技信息處副處長陳赟稱:“我們把主城區0.05米分辨率傾斜攝影、閘站毫米級激光點云、水下多波束聲吶數據全部融合,建成城市級實景三維和部件級孿生模型?!?/p>

    現在,只要輸入降水量和持續時間,融合了物聯網感知數據的實景三維就可以模擬出低洼區域的積水情況,并實時監控、模擬水位的走向,這種技術目前已經在福州市臺風防御中得到廣泛應用,實現積水快速處置。

    福州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科技信息處處長徐濤稱:“鼠標點一下‘一鍵調度’,我們閘泵聯動只需要花費6分18秒的時間。4小時后路面見干,8小時福州城區的主次干道全面搶通。”

    福州河網密布、內河眾多,在臺風來臨前,采取提前排掉內河的水、騰出水庫庫容的方式應對強降雨。但在高溫干旱時節,為應對內河水位低、流速緩慢造成的水體黑臭,孿生系統可以根據水量、水質、潮汐的三維耦合,完成閩江和內河的水體置換,保證內河水清暢通。

    徐濤稱:“人工算一次要4個小時,模型30秒就能給出閘門開度、泵站功率方案,水體置換效率提高40%?!?/p>

    得益于這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目前,福州百年一遇洪峰削峰率約為88%,平均排澇處置時間縮短50%,城區河道水質達標率98%,黑臭水體消除率達到100%。

    (責任編輯:單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