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上海合作組織自成立以來,各領域合作不斷拓展深化。據海關統計,2025年前7個月,我國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11萬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農食產品貿易快速增長,越來越多來自上合國家的特色食品正跨越山海,走進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這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大米、俄羅斯的小麥粉、伊朗的開心果、伊朗的椰棗、俄羅斯沙棘蜂蜜……你可能沒有注意到,在咱們日常的這些食材和食品當中,竟然已經融入了這么多的上合元素。




在北京的這家菜市場里,有十幾種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食品,像巴基斯坦的大米、俄羅斯的面粉、伊朗的干果、哈薩克斯坦亞麻籽榨成的食用油、白俄羅斯的樺樹汁等。從主食調料到零食飲品,這些曾經帶著點陌生感的上合味道正越來越多出現在貨架上,給我們的一日三餐帶來更多的新選擇。

貨架上的變化,市場的商戶感受最深。從最初的幾種干果糖果,擴展到糧油、調味品、飲品、休閑零食等多元品類,來自上合大家庭的農食產品愈發豐富。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從其他成員國進口農產品總值達136.6億美元,自2001年以來年均增長13.3%。2025年前7個月,我國自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口農產品增幅達6.2%。其中,凍魚進口增長20.4%、菜籽油及芥子油增長33.6%、干鮮瓜果及堅果增長44%、大米增長412.1%。極大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飲食需求。

隨著跨境物流網絡持續優化,消費場景的創新,也讓消費者能夠便捷實惠地買到更多特色的上合國家食品。

想要買到上合國家的食品,渠道越來越豐富。在北京站的中歐班列進口商品店,店里10多種的上合國家的特色的食品是搭乘著中歐班列的回程車直接運到的,減少了中間的環節。店里還有很多的自帶流量的網紅款,也是吸引了不少人專門前來購買,現在像這樣的門店在全國已經有60多家。
青島:上合農產品進口“量質齊升” 惠及消費與產業
在上合組織國家農食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口岸青島,2025年農食產品進口加速,豐富了消費市場,也為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的海關查驗場地,一批剛抵港的印度芝麻正通過智慧查驗系統完成快速核驗。依托這套智慧系統和農產品的“綠色通道”,進口農產品的通關效率顯著提高。

在位于山東青島的上合國際綠色農產品博覽交易中心,來自世界各地的辣椒完成檢驗、分揀等工序,將被加工成風味各異的調味品銷往全球。作為全球辣椒重要集散地,這里辣椒產品出口量占到全國的80%以上。而加工所需的辣椒原料,絕大部分來自印度、巴基斯坦等上合國家。

目前,山東青島面向上合組織國家已開通42條海運航線、223條航空線路,中歐班列通達上合組織23個國家、54個城市。

同時,準入機制持續優化,吉爾吉斯斯坦的毛絨、蕓豆,俄羅斯的植源性中藥材、麥糝、黑麥粉等5個新品種,2025年成功獲得中國市場準入資格,讓消費者的“菜籃子”“米袋子”有了更多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