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針對邊疆民族地區文旅產業“點多面廣、業態多元”的特點,西雙版納州總工會探索出一條“組織筑基、機制護航、賽訓賦能”三維發力深化“產改”路徑,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20年來,我對亞洲象救助保護的熱愛從未動搖,再難也沒想過放棄,因為我深知勞動的意義和價值?!比涨?,全國勞模、“大象醫生”保明偉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國工人大思政課”的宣講臺前,堅定有力地講述著。臺下工友們不時報以熱烈掌聲。
保明偉所在的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團,是省級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單位。該公司深入推進“產改”,常態化培訓職工,建設職工之家、創新工作室12個,培育出像保明偉這樣的勞模、“云嶺工匠”等一批優秀人才。
旅游名城西雙版納有文旅產業人員12萬人。“針對邊疆民族地區文旅產業點多面廣、業態多元的特點,我們探索出一條‘組織筑基、機制護航、賽訓賦能’三維發力工作路徑,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激活雨林文旅‘新生態’,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西雙版納州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娥三說。
織密邊疆文旅“組織覆蓋網”
在西雙版納傣族園景區,工會工作人員正組織村民學習慢輪制陶非遺技藝。勐罕鎮工會聯合會副主席玉金罕告訴記者,在工會推動下,景區開展了傣紙、傣族織錦等民族傳統技藝培訓,帶動特色產業扎根基層。
“我們以‘重點建、行業建、兜底建’為策略,著力構建富有邊疆特色的工會組織網絡?!倍鹑榻B道。
西雙版納州總工會以“縱向深耕”,推動工會組織向社區、村落延伸。在傣棟組建邊民互市專業合作社工會,匯集2000余名跨境運輸、傣裝縫制等文旅行業工人;在南糯山村成立村級聯合工會,覆蓋民宿、餐飲等38家文旅相關企業。
橫向整合方面,州總工會依托主管部門、協會及龍頭企業,組建了文旅、商務、交通等12家州級行業工會聯合會,覆蓋370余家企業和社會組織,吸納會員4000余人。
“服務+維權”雙輪驅動暖人心
近日,在曼聽御花園景區門口的工會驛站,記者遇到剛結束帶團工作的市級金牌導游玉罕兒。她一邊喝著驛站提供的涼茶,一邊介紹道:“這個驛站就像我們的‘小家’,累了、熱了就來這里歇歇腳?!?/p>
像這樣的工會驛站,在西雙版納州核心景區已建成9個。在南糯山半坡老寨的驛站,茶農、民宿從業者和游客體驗手工采茶與制茶技藝,在驛站內自助泡茶品鑒,一年來,驛站累計服務3萬余人次。此外,全州還建有15個覆蓋網約車、快遞等新業態行業的工會驛站。這些驛站成為工會提供精準服務的前沿陣地,成了文旅產業從業人員的“暖心屋”。
據介紹,西雙版納州總工會構建“服務+維權”雙輪驅動體系,提升文旅產業工人獲得感和幸福感。實施“集體協商進景區”行動,組織告莊西雙景、傣族園等5家重點景區及金孔雀旅游集團、河馬旅游公司等文旅企業開展集體協商,聚焦職工薪資福利、勞動安全等核心議題,維護和發展職工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構建“產教賽”融合人才成長生態鏈
在勐臘縣職業高級中學工匠學院內,一堂面向導游和跨境服務人員的實用小語種夜校課堂上,學員們踴躍發言;勐臘縣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由“雨林工匠”吳福川牽頭研發的“抗寒王蓮”成為中外游客旅行和研學的熱門打卡點……西雙版納州總工會構建“產教賽”融合的人才成長生態鏈,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平臺建設方面,州總工會打造了涵蓋文旅、茶、橡膠、糖、非遺等領域的勞模、工匠、職工創新工作室23個和技師工作站1個,并依托創新工作室,通過“名師帶徒”計劃,建立涵蓋金牌導游、非遺傳承人、酒店服務師等的技能傳承鏈。
與此同時,州總工會聯合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勐臘縣職業高級中學成立2所工匠學院,建立“傳統+特色”實訓基地,并協同勐臘職中強化“邊貿+跨境服務”技能培訓,培育跨境文旅產業工人。
此外,大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搭建文旅“技能加油站”。據悉,西雙版納“雨林英才”技能大賽已舉辦五屆,涵蓋導游(講解員)、咖啡師、茶藝師等50余個特色產業相關工種。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評,誕生了95名技術狀元、308名技術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