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糧食大事】讓國產優質麥種得好、賣得好、用得好

    2025-07-03 09:20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施曉娟)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糧食大事】讓國產優質麥種得好、賣得好、用得好

    2025年07月03日 09:20   來源:經濟日報   

      近年來,國家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和種業振興行動,加大對國產優質小麥品種選育和推廣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適應性強、品質優良的新品種。通過集成應用精準農業技術體系,顯著提升了優質小麥單產水平和品質穩定性。

      在今年夏糧收購中,國產優質小麥備受青睞。在全球糧食貿易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國產優質專用小麥進口替代效應持續增強,促使更多企業轉向采購國產小麥。這一轉變既降低了小麥產業鏈對外依存風險,更形成了“種得好、賣得好、用得好”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生態,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優質專用小麥市場需求持續升溫,是消費升級和食品工業精細化發展的結果。根據蛋白質含量差異,專用小麥分為強筋小麥、中筋小麥和弱筋小麥。強筋小麥蛋白質含量高,適合制作面包、方便面等;中筋小麥蛋白質含量適中,適合制作饅頭、面條等;弱筋小麥蛋白質含量低,適合制作餅干、蛋糕等。長期以來,我國小麥種植以中筋小麥為主,強筋小麥和弱筋小麥高度依賴進口。受極端天氣、地緣沖突和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進口供應鏈穩定性面臨挑戰,倒逼我國加速發展國產優質小麥,為構建自主可控的糧食供應體系創造機遇。

      國產優質專用小麥產量和品質提升,為進口替代創造條件。近年來,國家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和種業振興行動,加大對國產優質小麥品種選育和推廣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適應性強、品質優良的新品種。通過集成應用精準農業技術體系,顯著提升了優質小麥單產水平和品質穩定性,有的品種可媲美進口優質小麥。面粉加工行業實現深度適配創新,開發出針對國產小麥特性的精準配麥工藝,能夠生產出各種專用面粉;大型面粉加工企業建立“育—種—儲—加—銷”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實現全流程質量可追溯,進一步提升了國產小麥制品競爭力。

      進口小麥銳減為國產優質小麥釋放市場空間。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國小麥進口量僅161萬噸,同比驟降80.1%。這一變化直接緩解了國內外小麥價格競爭,推動進口替代效應加速顯現,面粉加工企業紛紛轉用國產優質小麥,食品加工企業加速本土采購。目前,國產優質專用小麥在中筋小麥市場占主導地位,在高端強筋、弱筋小麥市場所占份額持續提升。

      從目前來看,國產優質專用小麥進口替代仍面臨多重挑戰。品種方面,盡管產量品質顯著提升,但面筋強度、穩定性等關鍵指標與進口高端品種還有差距,育種技術亟待突破。產業鏈協同不足,部分面粉加工企業采購慣性依賴進口,產銷銜接松散,優質小麥市場價值未能充分釋放。市場機制不完善,優質優價落實不充分,部分地區優質小麥與普通小麥價差不明顯,影響種植積極性。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影響了國產優質小麥的市場認可度和可持續發展。

      好糧是種出來的。目前,國產優質專用小麥種植存在“優質不高產、高產不優質”現象。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對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要求更高,品種抗逆性弱、管理成本高,產量不及普通小麥,收益優勢不明顯。更關鍵的是,缺乏穩定訂單保障,農戶擔憂銷路,制約種植結構調整。應加速培育優質高產抗逆新品種;支持企業發展訂單農業,建立“訂單農業+保險”保障機制,確保農戶獲得穩定溢價收益。

      好糧要賣好價,關鍵在于形成優質優價糧食流通體系。要完善市場化收儲體系,引導儲備企業、加工企業對優質小麥實施分級溢價收購,確保與普通小麥形成合理價差。制定全國統一的強筋、中筋、弱筋小麥分級標準,實施分級定價。推廣訂單農業,發展“專收專儲”,通過長期協議穩定供需,形成產業提質、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

      國產優質小麥進口替代成效顯著,彰顯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未來,需政企研農協同發力,突破瓶頸,推動國產小麥向更高水平發展,為糧食安全提供更堅實的保障。(作者: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施曉娟)

    精彩圖片